美國“重返亞太”給東南亞帶來喜與憂

時間:2012-11-29 15:39   來源:人民日報

  “重返亞太”是近年來美國外交戰略出現的重大調整,在東南亞各國引發複雜反應。本報今天刊發中外專家觀點,希望有助於讀者從多個側面進一步了解這一事態的發展現狀和走勢。

  問題一:美國“重返亞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奧巴馬最近的東南亞三國行對於推進這一戰略有何意義?

  素林(東盟秘書長):隨著東亞地區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很多外部國家和經濟體都開始加緊介入這一區域,加強與這一區域國家的關係。美國加強與東盟的關係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戴尚志(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盟正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東盟經濟的規模不小、發展基礎也很好。

  披蒙婉(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副主任):有一些數據可以用來解讀美國“重返亞太”的考慮。我們中心的調查顯示,雖然美國仍然是泰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但美國以20%的佔比作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長達20年的局面已經變化,目前泰國對美出口已下降到出口總值的10%。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其他東盟國家,美國曾同樣以20%的佔比作為東盟第一大出口市場長達20年,但目前美國佔比僅為7.5%。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對泰國及東盟的重要性卻持續上升,中國已經成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市場,對中國出口在泰國出口總值中的佔比為20%。

  賴瑞史傑(柬埔寨發展資源研究所執行理事):美國意識到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中蓬勃發展的一個區域,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中表現非常強勁,中國在區域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加強,這是美國認為有必要調整其戰略重心的一個重要原因。至於這一政策是否為了遏制中國,我認為,如果美國真是這樣想的話,很不現實。我知道這也是中國的關切。美國和中國都將在亞洲發揮重要作用,但我的確擔心,美國的介入會使地區的經濟和安全關係複雜化。

  提塔南蓬蘇迪拉克(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美國“重返亞太”是力圖促進區域的政治合作、減少緊張局勢,進而創造多邊規範、規則和制度。這顯示出美國不僅僅讓自己成為一個保持主導地位的霸權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為東南亞國家在規則和機制基礎上解決衝突的制衡力量。

  俊拉齊(泰國法政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奧巴馬最近對泰國、緬甸和柬埔寨3國的訪問,是為了向外界顯示“美國在這裡”。因為世界經濟前景低迷,只有亞洲仍然具有相當強的活力,美國經濟要復蘇就必須更多地依靠與亞洲的互動。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最近在訪問新加坡時,就強調了美國經濟對維護美國主導地位的重要性。美國同時希望向外界顯示,美國在亞太地區具有強大的實力,本地區國家要做什麼,必須先考慮一下美國的立場。

  陳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奧巴馬此行的重點是加強與區域內國家的聯繫,不必過分解讀為針對中國。以緬甸為例,緬甸資源豐富、人口和國土面積在東盟國傢具備一定規模,此外緬甸剛剛開放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西方國家紛紛把緬甸當做新一輪的投資重點國家,不僅僅是美國,很多西方人士都在學習緬甸的語言,希望可以發掘在緬甸的投資商機。此次奧巴馬訪問緬甸,是希望進一步影響緬甸的改革和發展。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