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的搶手武器
1.AK-47:殺人最多的槍
AK-47突擊步槍的“生父”是前蘇聯槍械大師卡拉什尼科夫中將。作為近代最偉大的槍械大師之一,他1947年發明的AK-47已成為世界軍事歷史上的傳奇,截至目前,其共裝備82個國家的正規軍和無數其他軍事勢力。全世界現在擁有1億多支AK-47,生産數量之巨大,高居世界輕武器榜首,是名副其實的“槍王之王”。AK-47素有“寡婦製造者”的綽號,60多年來,數百萬人喪命于它,而且這個數字還以每年25萬人的數量遞增。在社會比較穩定的地區,AK-47的價格大約在230~400美元之間;如果價格低到100美元左右,這表示,該地區的衝突狀態突然停止了。如果價錢高到1000美元以上,則標誌著該地區的衝突還很漫長。
2.無人機:最彪悍的空中幽靈
2001—2011年,卡扎菲、本 拉登及其兩名助手等一時梟雄全都命喪其手,被譽為“空中幽靈”的無人機近年來在市場上格外活躍。美國費爾法克斯蒂爾集團公司發佈的市場研究報告指出,無人機已成為世界航空航太工業中最具活力的領域。在未來十年中,全球在無人機方面的投入將翻番,達到940億美元。在無人機市場,美國以先進的技術和成功的實戰成為老大,捕食者、全球鷹、哨兵等系列名揚天下。以色列的技術僅次於美國,但出口受美國限制。歐盟各國本想建立研發聯盟,但各國各有小算盤,並開始自主研發。中俄兩國近年也均在該領域發力。
3.武裝直升機:低空霸主
第一種專門設計的武裝直升機是美國的AH-IG,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並用於越南戰場。武裝直升機實質上是一種超低空火力平臺,其強大火力與特殊機動能力的有機結合,可有效地對各種地面目標和超低空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之成為一種重要的常規武器。最為著名的有俄羅斯的卡-50/52、美國的AH-64“阿帕奇”和RAH-66“科曼奇”。阿帕奇很有市場,今年6月,有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將以14億美元購進22架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4.航空母艦:單體最昂貴的兵器
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艦體通常擁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左右其中一側的艦島。航母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他船隻向其提供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端打擊能力。21世紀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一共約可以裝載1250架飛機,其中美國的載機數超過1000架,俄羅斯、英國、法國等緊隨其後。全球目前最為昂貴的單體武器是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售價為97.8億美元。當今,航母已成為重要的戰略武器,甚至有“不發展航母就成不了世界強國”的説法。印度、巴西、泰國都相繼購買、改裝、打造自己的航母。2012年9月25日,中國宣佈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經過改裝後正式入列服役。
5.導彈:龐大的家族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導彈A-1從德國成功發射,1944年6月—9月,德國向英國倫敦發射了V-1、V-2導彈。從此,導彈的研發一發不可收,地地導彈、地空導彈、空地導彈、空空導彈、潛地導彈、岸艦導彈等,種類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蘇聯製造的地對地“飛毛腿”導彈,美國研製、在伊拉克和利比亞大顯神威的精確制導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蘇聯出品的薩姆系列防空導彈,俄羅斯出口主打的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防空系統S-300——日前,伊朗因俄羅斯撤回導彈出口協議而將俄國防出口公司告上國際法庭,所涉導彈就是S-300。而一直在部署的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更加龐大,它包括: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衛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導彈。初步估計,到2015年,整個系統費用將達到640億美元。由於造價昂貴,並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NMD受到美國國內外眾多反對。
6.戰鬥機:飛機的兩個革命
以英國“鷂式”戰鬥機等為代表的戰鬥機,不需要跑道可垂直起降。後來,美國在該技術方面已經超越了創始國英國。戰鬥機的另一革命就是“隱形”,即雷達一般探測不到。最具代表性的是F-35,F-35是隱形戰機,屬第四代戰機,有“世界戰鬥機”之稱,F-35B(海軍陸戰隊型)戰機還是垂直起降。F-35將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美軍將裝備2443架,以取代空軍的F-16與A-10攻擊機。其研發總造價現居全球武器最高,為3265億美元,單體售價也達到1.095億美元,有英、加、日等8個國家參與合作。
7.核潛艇:水下致命武器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7年1月17日開始試航。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洛杉磯”級是美國第五代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攻擊核潛艇的中堅力量。該級潛艇建造時間長達20餘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俄羅斯核潛艇的安靜性不如美國,而安靜性是潛艇生存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核潛艇事故不斷:2000年俄羅斯號稱“世界噸位最大、武備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在一次軍事演習時發生爆炸沉沒。1963—2011年,核潛艇因故失火、爆炸、沉沒造成傷亡的事件達到13起。
8.駭客:海陸空後的新軍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戰的地位逐漸升級。在有限的作戰指揮空間內,以進攻性行為奪取和實現資訊優勢,從而破壞敵方的資訊站和電腦網路系統。其基本的作戰方法是運用電腦網路輸送病毒和進行“駭客”破壞,其核心是技術與人才。1995年起,美軍已出現第一代“網路軍人”,以色列、俄羅斯、伊朗也是先行者。伊朗在進攻的同時,也遭到嚴重打擊。2010年,“震網”病毒讓伊朗納坦茲核設施大約1/3的離心機癱瘓。目前,一種高級電腦病毒“火焰”正在感染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的電腦。令伊朗不安的是,這種病毒至少是在5年前植入的,目前從事由國家資助的網路間諜活動。這導致伊朗決定今年9月起斷開重要政府部門與國際網際網路的連接,以保障這些部門不受電腦病毒的攻擊。近期內亂不止的敘利亞也頻頻遭到網軍襲擊。
(本刊記者朱梓燁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武器貿易條約》流産幕後
美國臨陣倒戈
如今,化學、生物武器已基本上被國際法所完全禁止,核武器在國際法下已經受到了很嚴格的規範,而針對從AK-47到導彈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常規武器,卻是國際法內所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存有大量法律空白的領域。面對全球日益膨脹的軍火交易,很多國家和組織都希望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中國經濟週刊》特約撰稿人劉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