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諜落網
從荒川行李中搜出的密函上寫了什麼?現存史料中都語焉不詳。但從日本著名間諜宗方小太郎當年8月4日的日記中,卻能找到蛛絲馬跡。
8月4日,經歷了一番波折的重慶號抵達中轉站煙臺。潛伏在煙臺的宗方小太郎如約與荒川等人會面。荒川等人告訴宗方小太郎重慶號被搜查的情況,還說日本海軍駐華武官瀧川具和托他帶給在煙臺的日本海軍少將井上敏夫的密函也被搜走了。宗方在日記中雖然沒提信中的內容,但從中國軍方的行動推斷,這封密函提到的很可能是日本間諜在中國潛伏的人事安排。
7月25日高升號事件發生後,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只是時間問題。為了部署日後的間諜潛伏工作,7月28日,日本駐華武官陸軍少佐神尾光臣、海軍大尉瀧川具和召集宗方小太郎、石川伍一、鐘崎三郎等骨幹間諜在天津密會。
據宗方小太郎當天的日記記載,下午4時宗方乘火車從煙臺抵達天津。此時,位于英租界的間諜據點松昌洋行里,石川伍一、瀧川具和等人已經悉數到場。密會商定:北京、天津的領館撤退後,上海作為日本間諜在華的指揮中心;瀧川具和、山田繼續留在天津;前陸軍少尉川庭丈之助到北京潛伏,宗方小太郎仍回煙臺,監視北洋艦隊的行蹤。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日本駐華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向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表示瀧川和山田要繼續留在天津時,歐格訥明確表示反對。瀧川、山田二人都是日本軍官,中日兩國開戰後他們若仍滯留天津,必然會旁生枝節。日本特務據點設在天津英租界里,歐格訥不願意日本間諜擾亂英租界的安全,所以堅決反對二人留在天津。這樣一來,日本方面只好派沒有官方身份的石川伍一和鐘崎三郎改裝易服,扮成清人模樣潛伏在天津。
8月1日兩國宣戰當天,天津守城營奉命加強對在津日人的監控。是日午夜,又發生了重慶號事件,搜出了密函,守城營更提高了警惕。就在此時,守城營千總任裕升的部下發現了已經易服的石川伍一和鐘崎三郎。幾天前還是一副日本人打扮,一夕之間便梳起了大辮子,這不能不讓人生疑。任裕升把此事匯報給上司陳季同。陳季同曾任法國公使館參讚,深諳洋務。他知道在英租界抓人必會引起英國人的抗議,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他在給盛宣懷的報告中建議,“若能誘出租界,即可以捉拿無礙”。
8月3日,英國公使歐格訥已經明確向日本代理公使小村表示不希望石川、鐘崎二人呆在英租界里。當夜,石川伍一便從英租界紫竹林搬到了天津軍械局書辦劉棻(又稱劉樹棻)家中。在劉宅住了一宿,石川伍一覺得心里不踏實,又想轉移到跟班王大家里。8月4日早上,他剛剛踏出劉棻家門,就被守城營官兵抓住了。第二天,盛宣懷在給李鴻章的報告中稱:“昨晚拿獲日本姦細一名,能說英語,亦能說漢語,剃頭改裝,于昨日小村走後,搬入東門內劉姓……其為姦細無疑。”而與石川伍一同時逃出英租界的鐘崎三郎,此時已經逃出山海關,不知所蹤了。
石川伍一案是清政府破獲的第一起日本間諜案。此後,清政府才真正開始重視在華潛伏的日本間諜。然而,此時日本間諜組織已經在華活躍了十多年,他們龐大的間諜網已經深入到中國大地的各個角落。
樂善堂間諜網
石川伍一、鐘崎三郎、宗方小太郎等著名日本間諜,都出自同一個間諜組織樂善堂,而一手創辦樂善堂間諜網的就是曾被日人譽為“五百年才降世的偉人”的荒尾精。
在近代中日關係史上,荒尾精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明治維新初期,當日本青年都醉心于去歐美留學時,荒尾精卻對一衣帶水的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陸軍卿大山岩問他為何想去中國時,他躊躇滿志地說:“取得而統治它。”從那時起,荒尾精便把鯨吞中國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1886年春天,已是日本陸軍中尉的荒尾精扮成普通旅客,從日本乘船抵達上海。他此行的使命是發展在華間諜網。荒尾精到滬後與日本商人岸田吟香一拍即合。岸田吟香曾是日本的著名記者,後來他從一名美國傳教士那里獲得了一個眼藥水的秘方,從此棄文從商,做起了眼藥水生意。發家後,岸田把自己的商號樂善堂從東京開到了上海。樂善堂上海支店開張後生意興隆,不但賣藥品,還兼售雜貨、書籍。極具商業頭腦的岸田吟香發現科舉考試的“教輔用書”四書五經都部頭龐大,不宜攜帶。他便把這些書改成蠅頭小字,裝訂成“口袋本”。“口袋本”一經問世,便大受歡迎,為岸田吟香贏得了豐厚的收益。
然而,岸田吟香並不甘心只做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希望能為日本向中國擴張出一份力。當荒尾精帶著編織在華間諜網的宏大計劃來到上海後,岸田吟香自願充當起他的幕後金主。
荒尾精很快便在漢口開了樂善堂分店。表面上它仍延續上海樂善堂的生意,實際上則是一個間諜組織的總部。荒尾精之所以把總部選在漢口,是看上了漢口九省通衢的優越位置。漢口近與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相連,遠可達四川、貴州、雲南、甘肅等西南、西北內陸,距上海、南京也不遠,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方便間諜網向四面八方發展。
樂善堂漢口分店開張後,同樣抱有“興亞主義”思想、妄圖侵略中國的一幹日本青年石川伍一、宗方小太郎、鐘崎三郎、高橋謙等紛紛聚集到漢口。他們年輕氣盛,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很快,樂善堂湖南支部、北京支部、四川支部紛紛成立起來。荒尾精宏大的“四百余州探險”計劃,拉開了帷幕。
所謂“四百余州”是當時日本人對中國的稱呼。日本人深受《孫子兵法》的影響,堅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在其羽翼尚不豐滿時,便開始對中國社會進行全方位的探察。通過樂善堂編撰的《外員探查須知》可知,他們對中國的考察包羅萬象。舉凡山川土地、人口分布、民生貧富、風俗人情、軍營位置、糧秣運輸……都在他們的考察之列,甚至連幫會、馬賊、俠客、豪強各色人等,也是他們結交和拉攏的對象。
樂善堂的堂規規定,每年春季間諜們都要回到漢口總部,總結上一年的調查工作,部署本年度的偵察目標。間諜們的偵察范圍之大,令人咋舌。北起東北滿洲,南到雲貴腹地,甚至新疆、西藏的苦寒之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假扮成賣貨郎,身背樂善堂經營的藥品、書籍,一路走一路賣,既掩護身份,賣貨所得又能為他們提供盤纏。貨賣光了,他們就扮成郎中、風水先生、雲遊僧人甚至乞丐,不達目的決不回頭。旅途中如果因為口音古怪被盤問,日本間諜們往往詭稱自己是福建或廣東人。當然,也有不少人被當地人識破,甚至被捕。
1888年,石川伍一和松田滿雄承擔起偵察四川全省的任務。石川不單要考察四川的情況,還打算了解一下四川南部苗族和藏區牧場的情況。此行他有一個深遠的計劃在藏區經營畜牧業,從而幫樂善堂籌措運轉經費。他甚至還想效法三國時期的蜀國,在四川建立獨立王國。
漢口樂善堂的間諜們經過三年多的調查,寫出了《清國通商綜覽》一書。此書內容涵蓋政治、經濟、金融、商貿、教育、產業、交通、地理、氣候、風俗等各個領域,長達2300多頁,是一本地地道道的中國百科全書。此書甫一出版,便引起日本朝野的巨大關注。在日本對中國挑起戰火之前,他們對中國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