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對抗只能加重日本挫敗感

時間:2012-08-08 16:03   來源:人民日報

  歷史上,日本在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方面有過嚴重教訓。要擺脫由來已久的挫敗感,日本應該學會自我約束。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與東京都爭相購買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進入了“實質性準備階段”, 40余名日本政客準備以祭祀亡靈為由登島,日本將借助美軍駐關島基地無人偵察機加強對釣魚島的監控。

  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鬧劇連連,姿態強硬。除了給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充當“馬前卒”的衝動,以及國內政壇爭鬥的盤算,還有消除挫敗感、鼓蕩民族精神的深層考慮。

  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成為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宏大構想無果而終。這一切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形成鮮明對照,強烈的挫敗感開始在日本社會瀰漫,甚至有人提出要“拯救日本的沉沒”。

  去年“311”大地震後,日本一些政界人士和社會精英憂心忡忡地指出,日本民族精神已經渙散,只有喚起民族主義才能讓“日本精神”復歸。儘管日本國內也有通過加強同亞洲國家的合作尋求發展出路的呼聲,但是右翼政客乃至其他一些政治力量不斷掀起極端民族主義浪潮,試圖借助對外政策中的對抗因素增強社會凝聚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失去了現實感和自製力,越走越遠。

  選擇同中國對抗,真的有助於幫助日本消除挫敗感嗎?

  想必日本也很清楚,即便有“盟主”給力,構築圍堵中國也是一件註定難以實現的事情。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外溢效應不斷顯現。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以犧牲對華合作為代價,向中國發起挑釁。“馬前卒”角色更不好當,在兩個大國之間扮演加劇對抗的急先鋒,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一個國家要發展經濟,必須處理好同外部世界的關係。也許一些日本政客認為,政治和經濟是兩碼事,“政冷經熱”的局面甚至可以長期化。這種想法實在是過於天真。國家間的經貿合作不可能在真空中進行,難以想像市場因素同政治關係是兩條永遠不搭界的平行線。

  日本同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並非只有釣魚島問題。政客們可以選擇性冒險,但強悍姿態激發的訴求乃至狂熱是最不明智的。日本準備好在更大範圍內冒險了嗎?“跛腳鴨”真的沒有挫敗感嗎?

  歷史上,日本在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方面有過嚴重的教訓,極端民族主義幾乎讓日本陷入覆滅。歷史如網,有時候看上去已脫網而出,可實際上仍在網中,重蹈覆轍必將被再次網住。

  日本正面對一場“大考”。要闖過這一關,擺脫由來已久的挫敗感,日本應該學會自我約束,以理性而不是迷狂的心態融入亞洲發展進程,除此別無他途。(鐘聲)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