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國核動力壟斷
1987年開始建造、2001年開始服役的“戴高樂”號是世界上唯一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也是法國海上大國地位的象徵。該艦長2 6 1.5米,寬64.36米,滿載排水量42000噸,航速27節,擁有兩座核反應爐,兩套艦首彈射器,可搭載40架飛機,全員編制1950人,其中包括艦員125 0人,航空人員700人。
選用核動力的“戴高樂”號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航母消耗大量能量,常規動力往往難以滿足需求,核動力可為航母節省大量空間和載重噸位。其次,核動力航母在連續高速航行能力上具有常規動力航母無法比擬的優勢,並因此減少了航母對基地和後勤支援的依賴。
“戴高樂”號還具有卓越的攻擊能力和空防能力。艦上搭載飛機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戰鬥機與“超級軍旗”攻擊機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制的E-2C“鷹眼”空中預警機。“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紫菀”15型防空導彈與“薩德哈爾”輕型短程防空導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法國之前擁有過的幾艘航母。
“戴高樂”號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所採用的隱形設計。該艦艦體上涂敷可吸收雷達波的塗料,使得“戴高樂”號的雷達反射面積比傳統航母減少六成。
目前,除美國發展大型航母以外,英、意、西等國都選擇建造輕型航母,而法國卻獨樹一幟,根據國情和戰略需要,選擇了走中型航母之路。
在航母裝備上,法國獨立發展但又不排斥適當外援。如法國自主研製了“陣風”戰鬥機,但由於海軍規模有限,如自主研製預警機産品難以形成批量,所以引進了美國E-2C“鷹眼”預警機。這兩型飛機加上“戴高樂”號的核動力平臺和常規起降飛機,在作戰能力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只搭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英、意、西等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