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改建航母:海軍現代化進程中重要一步

時間:2011-07-29 13:45   來源:新華網

  中國宣佈利用廢舊航母平臺進行改造之際,海軍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將、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大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艘航母的用途、影響及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科研試驗和訓練平臺”

  記者:這艘航母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尹卓:主要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中國要掌握建造航母的全過程,必須從科研試驗開始,主動力、管路設計、材料、電子等一個裝備一個裝備地解決技術問題。此外,這也是培訓人員的平臺。比如,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以前只能在陸上進行,今後可以到航母上訓練起降。

  記者:為什麼改建廢舊航母而不是建造一艘全新的航母?

  尹卓:我國從改造一艘廢舊航母平臺開始,選擇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這是一條中國特色的航母發展之路。

  曹衛東:節省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這是根據我們的國情作出的決定。

  記者:中國人的“航母夢”由來已久,我們為什麼選擇現在改建航母?

  曹衛東:建造航母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工實力,也離不開國家需求。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改革開放30多年,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具備了建造工程的前提條件。同時,我們目前面臨的海上安全形勢複雜,保護海上通道安全和海上戰略物資安全、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都需要航母平臺。

  “海軍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記者:完成改建和入役之後,這艘航母將對中國海軍的戰鬥力提升發揮什麼作用?

  尹卓:擁有航母,海軍將逐步建立起初步資訊化、完善機械化的力量體系,固定翼艦載機的建設與運用將填補海軍建設的重大缺項。

  曹衛東:這將是海軍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提高海軍完成使命任務的能力。

  記者:從改建到形成戰鬥力有多遠?

  曹衛東:有兩個階段,一是在造船廠裏建造,二是在達到設計要求後交付軍隊進行訓練。目前這艘航母處於第一階段,距離將來的實際使用還有相當長的時間。

  尹卓:美國建造“尼米茲”級航母,週期大約為4到5年,其他國家時間更長。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從開始服役到形成編隊作戰能力用了近10年。我們的航母雖然是改建的,但艦上所有設備都是新的,跟船體存在相容性的問題,所以週期也會比較長。

  記者:航母形成戰鬥力的標誌是什麼?

  尹卓:航母的適航性問題解決;各種作戰設備和電子設備等正常使用;艦載機能夠平穩起降;航母能對艦載機起降和各類作戰行動實施指揮;護航艦艇編隊能夠對航母有效實施支援。

  “中國改建航母不會打亂地區平衡”

  記者:就武器本身而言,航母屬於進攻性還是防禦性武器?

  曹衛東:航母屬於進攻性武器,因為它的作戰平臺主要是飛機,以奪取海上制空權、制海權為目的,並作為整個編隊的核心和指揮平臺發揮作用。但是,武器用於進攻還是防禦,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國防政策。

  記者:擁有航母之後,中國海軍的近海防禦戰略是否即將轉變?

  曹衛東:不會轉變。武器裝備的建設服從服務於國防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我國海軍不會因為擁有航母而改變近海防禦的戰略,我國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也不會改變。

  尹卓: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是符合中國利益的。作為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倡導構建“和諧海洋”、反對霸權主義,因此改建航母增強的是亞太地區的和平力量,不會打亂地區平衡。隨著國家海洋利益的拓展,中國海軍在發展遠海合作、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在將來的科研和訓練使用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難點?

  尹卓:任何裝備的發展都是有困難、有風險的,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曾多次在跑道、螺旋槳、動力等部位發生故障。我們的艦上設備是全新的,可靠性有待檢驗,人員訓練也可能會有失誤。我們對這些困難和風險有技術和心理準備。(記者陳萬軍、白瑞雪、李宣良、吳登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