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好中國海外利益、避免馬利悲劇重演?

時間:2015-11-27 10:46   來源:國際線上

  當地時間11月20日,馬利首都巴馬科發生恐怖襲擊,三位中國同胞不幸遇難。在傷痛和譴責之餘,我們不禁反思:隨著綜合實力的上升,中國海外利益逐步擴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個人走出國門,在此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切實維護好海外中國人的人身和財産安全?這是新的發展階段給予中國人的嚴峻考驗。

  通過在駐非維和工作期間的近距離觀察以及歸國後的系統性思考,筆者認為,從實際效果上考慮,依靠聯合國的維和軍警對遇險同胞進行救助實乃無奈之舉,絕非最佳途徑;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機制顯然要比事到臨頭才建立各種“應急處置小組”展開領保服務有效的多。

  缺乏必要安全意識是中國海外企業未能出臺長期安全戰略的最大癥結所在。

  除長期擁有海外經營項目的能源和金融企業之外,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建築企業的實地安全保衛工作仍然處於原始狀態。多數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國建築公司並未設置專業安保崗位,平日安保工作由總務部門兼管,對外有事即依靠翻譯人員臨時與當地執法部門進行溝通;缺乏應對當地安全形勢的、相對完備的安保方案,僅僅套用國內管理模式,調配部分員工負責工地內部安全、雇傭少量當地保安人員負責週邊安全,由於無法對所在國僱員進行背景審查,極易混入犯罪團夥甚至武裝分子的內線。

  在存在安全隱患的國家和地區,沒有專業人員負責觀察和研判安全風險資訊、擬定合理的應急預案,不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和演練,一旦發生重大變故,可能立即陷入唯有坐等人手有限的領保部門援助的窘境——面對經常被威脅勒索甚至搶劫的狀況,只好花錢免災。長此以往,助長了當地某些勢力將中方企業或個人當作“搖錢樹”的囂張氣焰。

  在維護海外利益及安全方面,西方豐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目前,西方國家不但從政府層面具備相應事先預警和事後領保服務機制,在企業層面也已經具有完整的“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産業鏈。美國專為各駐在國的使領館人員、企業、投資項目和其他前往該國的公民設立了一個地區安全事務辦(Regional Office of Security),負責就所在國的安全形勢、法治環境等向用戶提供基本資訊保障。此外,西方國家大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通常具有完整的安全評估和實地保衛服務系統——美國的麥肯錫公司、HIS諮詢公司和鄧肯安保服務等公司均為此種翹楚。

  讓筆者頗為欣慰的是,我國海外風險評估和安全服務産業開始起步。

  筆者曾經接觸到的一家公司,已經開始在為伊拉克的中資企業提供安保服務。從預防性措施方面,該公司與伊拉克各方有著頻繁的交流和溝通,對地區形勢、頻發事件和武裝勢力分佈較為了解,對企業項目地的安全形勢進行分析評估,為企業提供參考,並能根據當地的惡性事件案例和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對企業營地或辦公場所提供安防建議,針對突發事件還專門設置快速反應小組。這家公司針對商務考察的個人或小型團體的短期隨衛模式安保服務非常實用。此次馬利事件中,如果中方人員運用了類似的安保服務就很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隨著越來越多的利益分佈海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國人走向世界,中國該用什麼態度和措施去融入這個“還並不太平”的世界,這已經不僅僅涉及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戰略層面,更是我們的企業、個人需要認真思考並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千里岩)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