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為何“讓人舒服”

時間:2015-08-11 11: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與人交往,不論是志同道合還是惺惺相惜,但凡要處得融洽,彼此和諧,歸根結底都要以雙方感到舒服為前提。國與國的關係和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其實是相通的。近日,一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評價同中國打交道“很舒服”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筆者認為,“舒服”一詞不僅很接地氣,而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俄關係的現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大鄰國,中俄關係中的“舒服”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這是一對完全平等的相互關係。21世紀的中俄兩國不存在主從、高低、老大哥與小兄弟之分。雙方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經濟上互利共贏,國際事務中密切協調。雙方從不淩駕於彼此,也不將自身意志強加於對方。

  其二,這是一種高度信任的相互默契。雙方相互尊重對方主權、領土完整、發展道路和社會政治體制,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彼此堅定支援,在交往中不相互猜疑,也不相互使絆。

  其三,兩國關係中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和“疙瘩”。中俄2004年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之間化解歷史遺留的邊界、領土紛爭樹立了榜樣。不僅如此,中俄還積極探討中方參與俄遠東開發合作,把本來困擾兩國關係的最敏感、複雜因素轉化為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和雙方合作的亮點。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當代的中俄關係是建立在合作共贏基礎上的新型國家關係。雙方開展合作,不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贏者通吃,而是始終注意相向而行,照顧彼此的關切,做到互惠共贏。中俄雙方達成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共識,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

  中俄這種“舒服”的雙邊關係,應該成為當今世界國與國關係的典範。戰後70年,總體和平的國際秩序得以保持,但倘若真要論讓彼此都感到舒服的國家關係,恐怕為數不多。例如某些大國仗著自己財大氣粗,“肌肉發達”,就四處煽風點火,拉幫結派,但凡不合心意,輕則指指點點、説三道四,重則威脅恐嚇、拳腳相加,怎一個任性、一個霸道了得。又例如某些海上島國,成天覬覦別國的領土,強詞奪理,惹是生非,讓人一刻都不自在。試問,跟這樣的國家打交道能舒服嗎?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球村”裏,國家之間利益捆綁,不同文明相互交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各國不可回避的命運定式。國之交也要講感情,打起交道來都不舒服,談何合作,談何共贏?

  中俄共倡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通俗地講,就是要將這種“舒服”的國家關係推廣到全球。在這個過程中,兩國秉承的是包容的心態,採取的是負責任的態度,鎖定的是共同繁榮的目標。相信在中俄的引領下,21世紀的國家間關係會變得越來越“讓人舒服”。(國際問題觀察員 歐詣)

編輯:王媛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