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在亞太“收拳直擊”

時間:2015-07-16 13:59   來源:環球時報

  在美國的帶領下,澳大利亞、日本和紐西蘭自本月5日在澳北領地和昆士蘭州開啟為期兩周的大規模聯合軍演,參演總兵力超過3萬人,其中日本陸上自衛隊和紐西蘭軍隊為首次參加。據報道,演練課目可能包括奪島,突襲被“敵國”佔領的海島。應該説暗指南海的成分不能排除。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不久前關於南海問題的講話,比之香格里拉會議上美防長卡特的發言似乎要溫和得多,尤其是“美國避免與中國軍事對抗的決心堅定不移”,應該説從總體上釋放出頗為積極信號。但如果深入剖析,不難發現近期美國的舉動有兩個悄然變化的動向:

  首先,美國對自己前段時間派出艦機抵近南海我島礁上空及相關海域,特別是親自由“幕後”跳到“前臺”的舉動,已意識到不僅沒能加分反而連連失分,極易誘發衝突,甚至有可能與中國在該地區發生“擦槍走火”事件。

  其次,雖然南海周邊個別國家,希冀美國艦艇和飛機能部署南海,抵近中國的島礁及其附近海域“強力”巡弋,但實際上近些年來美兵力早已“有計劃、有步驟,不動聲色”地從第一島鏈基地、機場大幅後撤。其目的很明確:即便在第一島鏈前沿海域出現爭端或爆發戰火,美國大兵及其各種作戰平臺能始終處於對方遠端精確武器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外。

  慣於操弄時局的美國人最清楚,下一步要想贏得“再平衡”戰略的勝算,並全面有效地遏制中國的高速發展,唯有加緊“主動作為”,再出多種招數:

  一是繼續把“南海的水攪渾”,把所謂“中國威脅論”進一步放大,從而使南海周邊國家能在美國指揮棒的揮舞之下,一起向中國發難、發力;並通過向這些國家出售、提供並不先進的武器裝備,來達成對抗、掣肘中國軍事力量在該海域正常行動的目的。

  二是竭力慫恿和“引進”其他域外大國,諸如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加深介入南海地區事務,尤其是上述國家與周邊各國軍事上多層面的參與和合作。例如日本已正式確定年內向菲律賓提供10艘巡邏艇,以加強菲律賓在南海諸島附近的巡邏能力。

  三是“有限度”地提升南海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使之在與中國海上較量中增大對抗籌碼。作為盟國,美答應將為菲律賓提供更多的軍援和訓練;今年6月初,首次造訪越南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承諾向越南提供1800萬美元,用於幫助其購買美國製造的巡邏艇,以提升其防務能力,目的指向十分明顯。

  當然,“山姆大叔”也非常清楚:通過反覆揮舞上述“三板斧”,固然會收到一定成效,但無法從根本上最終達成美國的戰略意圖。因為,無論是上述域外大國,還是南海周邊國家,其實都“心知肚明”美國人玩的是“自己抽身後退,他國前臺跳梁”的招術,所以雖時而跟隨美國起舞,但都留有幾手,伺機後退。

  對於當前的戰略態勢,美國也有自己的考慮,即率先把部署第一島鏈的兵力武器撤回到第二島鏈的關鍵節點(如橫須賀、關島、達爾文),增加能對中國實施有效打擊的海空尖端武器,採取“收回拳頭,快速直擊”的策略,以在必要情況下對我進行突然、精確、遠端、有效地打擊。

  近年來,美軍設想一旦東亞前沿發生事端,應盡可能在可控的範圍內。在此思想指導下,美軍繼續打造兩個“重點橋頭堡”(橫須賀基地和關島基地)和兩個“次級橋頭堡(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基地和新加坡基地)。與此同時,把包括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宙斯盾巡洋艦等在內的大中型戰艦撤離到第一、第二島鏈之間的海域遊弋活動,以避開對方中程彈道導彈的打擊。此外,美軍還十分倚重那些作戰半徑在數千公里以上,且能攜帶對地、對海等多種導彈、炸彈乃至核彈的B-52H、B-2、B-1B戰略轟炸機,其經由加油機保障配合,將更具“收拳直擊”的籌碼和手段。(李傑)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