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閱兵式 安倍能否應邀而至?

時間:2015-07-16 13:59   來源:朝日新聞

  近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將於9月訪華。

  領導人互訪對促進兩國關係發展多有助益,眾所週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之後,中日邦交得以恢復。

  但是,今年則增加了另一層意味——9月3日中國政府將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儀式。面對中國政府發出的邀請函,安倍表示既然受到邀請就不想逃避,但並沒有表明能否屆時出席。

  筆者認為,安倍訪華是必然的。

  首先,安倍訪華可能給日本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自其2012年12月上臺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僅在多邊會議中進行過兩次短暫會談,這顯然是不太正常的互動模式。日本經濟界希望能夠通過領導人的積極互動進一步推進同中國的經貿聯繫。

  目前,中國已經跟韓國等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日本在同美國主導的TPP談判中止步不前(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的自貿區協定數量居於劣勢);並且,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一帶一路”戰略,基本上均持開放包容態度。日本若一直將身於其外將錯失大好發展時機,並可能逐步喪失在未來的亞洲經濟事務中的話語權。

  其次,安倍可憑藉訪華、改善中日關係來挽回選民支援率。安倍強行通過安保法案引起日本民眾強烈反感,並由此帶來支援率不斷下滑的後果。若以訪華為契機進一步改善中日關係,這將成為安倍任期內可圈可點的一大政績。

  而且,安倍本人表示希望訪華。安倍在其首次就任首相不久就對中國進行“閃電訪問”,將小泉純一郎時期的中日關係從谷底拉了回來,這次也不排除安倍的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

  但是,安倍是否應該應中國政府邀請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儀式,日本政界和輿論界普遍持謹慎態度。筆者分析,以下三點因素將阻礙安倍于9月3日當天出現于天安門城樓之上。

  首先,安倍本人骨子裏深植保守主義基因,對於侵略戰爭的認識有悖歷史。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與日本的“終戰紀念日”(8月15日)相差半月之多,但是,安倍若此時訪華並出席抗戰勝利閱兵式,可能被視為是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並戰敗的事實”的默認,這顯然不符合安倍首相一以貫之的“歷史觀”。

  其次,日本政府更看重“閱兵儀式”所包含的政治意義。與歷史問題相比,務實的日本人更看重閱兵儀式所彰顯的政治意義。安倍主推的安保法案意在遏制中國,而閱兵儀式無疑是彰顯中國軍事力量的好時機。安倍若佇立於天安門城樓之上靜觀中國浩浩軍威,豈非有“示弱”之嫌?這與安倍執政以來一直努力打造的“強硬”形象背道而馳。安倍如果“示弱”,其政治前途將更為艱難。

  第三,安倍背後依仗的日本利益集團反對向中國“變相屈服”。“利益集團政治”是日本政治體制的主要特徵,安倍以及自民黨的上臺受到具有保守傾向(比如遺族會)利益集團的支援,這類保守勢力普遍對中國持消極態度,主張強硬對華,而且否認曾發動侵略戰爭。

  綜上可見,安倍訪華是必然的,但是其是否出席9月3日的抗戰勝利閱兵式,最終還是取決於對日本國內政治的考慮。但是,若安倍敢於出席閱兵式、表明自己敢於面對歷史的態度,即便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中日之間的所有問題,也將給中日政治、經濟關係提供巨大的發展契機。而對於中國,日本首相的出席無疑將大大增加抗戰勝利閱兵式的歷史意義。(王廣濤,名古屋大學博士研究生)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