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再出發”:要産出思想,也要國際發聲

時間:2015-06-26 16:50   來源:光明日報

  6月26日—27日,“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將亮相北京。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數百名智庫代表、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將圍繞“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後的新路徑”這一主題交流探討,激揚智慧。

  兩年一度的“全球智庫峰會”,已經成為集中觀察中國智庫角色與作用的一扇窗口。舉辦峰會的理念與背景是什麼,本屆峰會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由此會帶來哪些深層思考與啟示?記者就此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同時,我們還邀請主辦方對兩場平行綜合論壇、6個平行專題論壇的內容進行概要介紹,幫助讀者一覽本屆峰會的主要內容與突出亮點。

  記者:觀察中國智庫建設,應當有國際視野。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的召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去反思:作為這樣一場國際智庫盛事的主辦國,我國智庫情況如何,與國際水準存在怎樣的差距?

  魏建國:應當直面的是,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作為智庫數量位列世界第二的國家,我們的智庫水準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仍然很大。我們首先應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的高品質思想産品比我們多?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也是一個值得警醒的現象。

  2014年5月28日,奧巴馬在西點軍校應屆畢業生典禮上發表了洋洋萬言的畢業致辭。奧巴馬説:“我們的底線是什麼?是要再領導世界100年。我們不領導世界,誰來領導世界?”

  在美國代替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過程中,應當看到:美國智庫高品質的思想産品堪稱美國軟實力的核心。比如,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提交給美國軍方的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間僅與實際發射時間相差兩個星期。此外,它還準確預示了加勒比海危機和赫魯曉夫倒臺等重大變化。

  美國另一家著名智庫彼得森研究所,為日益消退的美國全球軟實力和美國能否保持世界霸主地位感到力不從心,明確提出G2(government 2),拉中國參加,被我們拒絕了。緊接著,彼得森研究所又在2011年坎昆APEC會議上向奧巴馬提出建立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撒手锏”,其核心在於竭力排斥中國,同時為美國重返亞太做好經貿上的鋪墊。

  也正是彼得森研究所,在世界金融危機之後,向美國政府提出人民幣被低估40%的警告,其觀點被兩黨和國會接受,進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番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狂風巨浪,對我國造成了很大壓力。

  除制定對外戰略之外,美國智庫在國內治理方面更是起到了高級智囊團的作用。他們運用智慧幫助解決國內矛盾,被稱為除國家、軍隊、法院、媒體等之外的“第五權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經濟研究所前所長理查德哈斯,1998年發表《經濟制裁與美國外交》,該書在美國政界和民間引起很大影響,引發了一場關於經濟制裁的國內大辯論,哈斯本人也成為引人關注的學者和政策智囊,被時任總統的小布希任命為國務院政策計劃辦公室主任。

  美國正是憑藉著佔全球總數的高水準智庫,很好地實現了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的現實需求,有效地增強了政府的前瞻性、判斷力、決策科學性。

  縱觀歷史,中國的傳統智慧與“思想庫”水準並不比美國差。從古代社會盛行一時的“門客”“軍師”“謀士”和縱橫家文化,到明清時代士大夫“經世致用”的情懷,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現代智庫的基本功能。而孔孟“仁者愛人”的施政理念,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治國思想,等等,無疑都是非常高妙的政治智慧。美國前總統裏根在1988年的國情咨文裏,就引用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思想,其他很多智庫也從《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典籍中汲取精華。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的智庫水準卻落後於世界水準,可謂“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記者:擁有歷史積澱和智力資源,卻不能很好地發揮智庫功能,這的確是很可惜的一種現象。那麼,中國智庫的“軟肋”何在?

  魏建國: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曾經説過,衡量一個智庫水準高低的標準,關鍵有三條:獨立性、高品質和影響力。中國智庫在這三方面都存在缺陷。

  首先,中國智庫大部分依賴政府,最早是沿襲了蘇聯社科院的體制機制,“官辦”色彩較濃。在計劃經濟時期,這種智庫模式曾經發揮一定作用,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全面鋪開,這種體制機制帶來的弊端也體現得日漸明顯。主要表現在:“附屬性”大於“主動性”,參與決策的動力不足;用人機制、管理機制、評價機制等不適應智庫研究需要;做政策詮釋易而提出質疑難,等等。

  其次,智庫最核心的要求是要生産高品質的思想産品,因此智庫人員必須具有全球戰略視野;要提出從中國實情出發的、接地氣的解決方案。而我們今天的智庫産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現象:被動的多,短期的多,流於空泛的多;積極主動的少,前瞻的少,可操作的少。

  最後,智庫影響力包括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大眾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等多個方面。只有著力培養品牌意識、前瞻意識、創新意識、全球意識,付出艱辛努力和切實行動,才能全面提升智庫影響力。

  令人警醒的是,國際社會對於我們的智庫能力甚至整個思想創新力存有偏見。在香港回歸之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説過:“你們不用擔心中國,因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無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中國智庫理當用行動和成績來駁斥這句話。

  記者:沉甸甸的事實讓人倍感壓力。今天,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智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您看來,應該以什麼為突破口來更快更好地加強智庫建設?

  魏建國:要從整體上提升中國智庫的品質與影響力,既要有智庫自身的努力與轉型,也要有外部條件的保障與推動。我認為,應該以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中國智庫改革的突破口。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體系”,這都是智庫界的利好消息。

  概括起來説,智庫需要的是建立起符合智庫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應該針對不同類型智庫加快改革,構建各類智庫相互促進、有效互補的發展新格局。

  有了好的體制機制,智庫的自我要求也要更上一層樓。應該樹立起“出招、解惑、指路”的目標。“出招”就是出高招、出絕招,幫助政府以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解惑”即面向社會公眾和國際世界,闡明我們的政策、觀點、價值追求;“指路”,就是要給政府、給企業指出明確的發展路線和方案,為他們提供到達“河對岸”的船隻和橋梁。

  記者:您一再強調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面向世界發聲“解惑”,可見智庫在國際上發出聲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魏建國:的確如此。縱觀當今國際環境,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美國看到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突飛猛進,感覺到自己的“第一大經濟體”地位受到動搖,因此開始另搞一套新的國際貿易規則,尤其是TPP和TTIP(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議)的提出,意味著美國要把秉承了170多年的貿易自由化大旗放在一邊,變成貿易保護主義者。這容易帶來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我們要做好思想準備。今後10年,美國還會把打造亞太中心和打破平衡作為戰略口號,搶佔亞洲新興市場。

  再看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節能減排,自覺履行環境義務;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歡迎沿線國家“搭便車”;在全球扛起自由貿易大旗;在各國自然災害發生後及時、真誠、大力度地實施救援……這些舉動充分説明,中國正著力和其他國家共同發展,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智庫難道還要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則而不向國際發聲嗎?不但要發聲,而且要快發聲、早發聲,發出有力量有內蘊的“中國聲音”,發出“共用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的聲音。這也正是國經中心自從成立之初就格外重視國際交流,堅持舉辦“全球智庫峰會”的動力所在。

  記者:我們記得,在2009年第一屆“全球智庫峰會”成功舉辦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曾經感慨:“組織這種規模和層次的智庫峰會,只有中國做得到。”他為什麼會有如此評價?

  魏建國:峰會雖然是國經中心主辦的,但吸引那麼多國際政要、智庫精英專程趕來的,還是中國的力量。首先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其次是中國日益增長的軟實力和經濟實力,再次是中國走了一條和平、發展、包容、共贏的道路。

  人類發展到現在,是共用各國財富和智慧的結果,必須團結起來,同舟共濟。正如基辛格博士説過的那樣:中美合作不見得能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但中美不合作,世界上一切問題都解決不了。推及世界各國,也是如此。各國智庫都開始對此有了清醒認識。所以,今年的峰會報名人數比歷年都多,討論議題也比以往更加深刻、更加集中、更加具有戰略意義。

  總之,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和國際形象的提升,中國智庫已經站到了“再出發”的重要節點上。如何“再出發”?産出高品質的思想産品與面向國際發聲同樣重要。中國富裕起來之後面對的問題也許會更多、更複雜,我們一定要做智慧的大國,我們中國智庫一定要勇擔責任、不辱使命。

  1.“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長”專題論壇

  環球時報市場中心主任、globaltines總經理 李華楓

  本論壇擬邀請義大利亞洲觀察家學術委員會主席羅密歐奧蘭迪、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齊曄、日本國際公共政策研究所理事長田中直毅、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等,就國際、國內情況展開兩組對話討論。國際方面,主要圍繞“誰該為世界經濟不平等狀態負責”話題,展示觀點、碰撞思想;國內方面,圍繞“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熱點話題,探討2015年後的新機遇新發展能為平等和包容性增長髮揮哪些作用。屆時還將發佈輿情調查數據“亞投行——公眾認知與國家選擇”,為“一帶一路”建設添磚加瓦。

  2.“國際金融危機與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宋功美

  本論壇分為兩個時段:第一時段圍繞“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走勢”議題,邀請耶魯大學商學院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等作主旨演講。第二時段圍繞“可持續增長與全球綠色發展”議題,邀請國際能源署原署長田中伸男,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崔津渡等作主旨演講。隨後發佈“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指數”與“中國綠色城鎮化指標”,並邀請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西、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研究部主任潘卡吉傑哈,協鑫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舒樺等嘉賓點評。

  3.“全球可持續發展:能源的變革”專題論壇

  南方能源觀察執行總編輯 蔣志高

  論壇圍繞“一帶一路”中中國與周邊國家油氣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建立旨在解決東亞能源供需與能源安全矛盾的東亞能源共同體,如何應對可再生能源給現行能源體系和電力市場帶來的挑戰以及正在進行中的中國電力、油氣兩大領域的改革經驗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論壇將分為三個時段,第一時段進行主旨演講;第二時段就中國與周邊國家油氣合作進行圓桌討論;第三時段就電力行業未來展望進行圓桌討論。

  4.“全球可持續發展:智庫的作用”專題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

  論壇將秉持三條宗旨:面對“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新要求,展開探討,深化認識;聚攏國內外各領域重要智庫代表,思想碰撞,共謀發展;幫助中國智庫人面向現實、學習世界經驗,自我反觀、自我問診、自我調整與轉型,通過討論破除誤區,達成共識。

  論壇分為“智庫的國際經驗”和“中國智庫的機遇與挑戰”兩個議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麥甘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中心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等外國專家確認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傅瑩參加並全程主持。

  5.“全球可持續發展:品牌的打造”專題論壇

  參考消息報社黨組副書記、副總編輯 湯華

  論壇將聚焦中國品牌創新創業、發展壯大的成功做法和新鮮經驗,探討如何讓中國品牌由“跟跑者”變為“並行者”和“領跑者”。

  論壇分上、下兩個時段,主題分別是“抓住‘一帶一路’新機遇打造中國品牌”和“品牌的成長、保護和維權”。上半部分將聚焦“一帶一路”,重點探討中國品牌如何遵循國際規則、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分享發展機遇。下半部分將集中討論中外品牌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及其對中國品牌成長崛起的參考借鑒,探討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在品質管理、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有哪些突出亮點以及有待完善之處。

  6.“全球可持續發展:市場的力量”專題論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經諮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韓易虎

  本論壇從如何利用市場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自貿區和金融創新改革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以及企業的力量——推動全球合作、踐行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展開主題對話,探討如何以市場力量推動全球技術向中國轉移、産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切實為企業答疑、解惑、出招是本專題論壇的宗旨之一。為此,我們邀請了世界500強、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企業以及廣大中小企業代表,與官方智庫、社會智庫以及國際智庫一起,暢談中國企業在轉型、升級、創新和走出去過程中的經驗和困境,為發揮市場力量、助推可持續發展建言。

  峰會概況

  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主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的新路徑”,設有兩個平行綜合論壇:“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和“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及六個平行專題論壇。主論壇重點討論減貧、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為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已有來自40多國的120多位政要、學者等報名參會。中國智庫界代表性人物也紛紛匯聚於此。

  此次峰會有三個重要背景:第一,今年我國要編制“十三五”規劃,智庫的討論有助於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多樣化,為規劃編制提供戰略建議,特別是有助於做好“減貧”工作。第二,今年是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的最後一年,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5年聯合國大會等會議將舉行,世界發展如何可持續,如何加強經濟復蘇引發全球關注。第三,中國迎來“智庫時代”,黨和國家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極為重視,峰會有望在智庫建設方面展開深入探討,取得創新成果。(王斯敏 楊謐)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