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推動下,七國集團(G7)峰會6月8日發表的聯合聲明對東海、南海地區緊張局勢表示關切,並宣稱“強烈反對包括大規模填海造島等,意圖改變現狀的任何片面舉措”。雖然該聲明未直接點名中國,但日本借其施壓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日本國內媒體更是彈冠相慶,極力鼓吹安倍在G7峰會的所謂“得意”之作。殊不知,這種人為製造的涉南海問題的“喧囂”暴露的卻是美日等國對自身影響力日益相對衰落的“焦慮感”和“無力感”。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罔顧事實,無視中國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所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無理指責中國在自己主權管轄範圍內的合法作為及其和平安全使用海域的目標。事實上,在北緯10度以南的南沙海域,由於長期缺乏航行資訊服務和安全保障機制,經過此海域的船隻容易遭遇擱淺等危險。2013年11月,菲律賓籍在我永暑礁附近海域擱淺,後我國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基於國際人道主義前往現場守護並協助脫淺救助即是實例。雖然中國多次重申我在南沙地區的島礁建設是為了提供海上搜救、防災減災等國際公共安全産品和服務,承擔國際責任與義務;但美日等國有意忽視中國島礁建設的道義目標,反之歪曲並放大中國的積極作為,渲染中國威脅論,慫恿七國集團發表片面之詞,誤導國際輿論,進而壓縮中國的戰略作為空間。
二是偷換導致南海問題升溫的主要因素,混淆視聽。仔細梳理,不難看出,近期導致南海問題持續升溫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其一,部分爭端國長期非法佔據我南海島礁,並試圖通過強化島礁建設、干擾中國南海相關海域油氣開發等途徑頻繁挑釁中國的南海合法權益;其二,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之名行對中國南海地區情報收集和抵近偵察之實,美國亦從幕後走向臺前;其三,美日加強對越菲等國的軍事和準軍事裝備援助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意欲構建隱形戰略同盟圍堵中國;其四,美日積極幫助越菲等國拉攏其他域外大國介入南海問題,促使南海問題加劇國際化、複雜化。今年4月15日G7外長會單獨通過一份涉及南海和東海局勢的海洋安全問題聲明和此次峰會聲明相關內容即是標誌。反觀中國,近年來,一直積極尋求包括“雙軌思路”在內的途徑和方法以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此外,在東海方向,今年1月12日,中國從中日兩國關係的大局出發,同日本重啟了因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而中斷3年的海上磋商。然而,日本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企圖通過“遠交近攻”制衡中國,顯然,日本此等做法有違國際道義。建議日本還是立足現實,少一些破壞,多做些促進兩國關係良好發展的事情。
三是害怕失去現有海洋秩序體系的主導權。近年來,隨著國際格局的變革,現有的海洋秩序體系存在的缺陷日趨顯現;而作為該體系的主導者和守成者,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不自覺的將迅速崛起的中國視為潛在的挑戰者並予以打壓。顯然,人類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勢必將暴露已有國際秩序體系的不足,但美日等國不僅不正視體系的不足,固步自封,還以“零和博弈”思維無理揣測中國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和推動相關改革的良好意願。其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亦顯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