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歐盟這個曾經讓世界充滿期待的“一體化”存在似乎到了離心力增強的階段。
成功連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一再強調,要在2017年年底之前舉行英國脫歐公投。目前,他正忙於和各國政要以及歐盟領導人就英國和歐盟關係進行磋商。英國的目的很明確,要更大話語權,要歐盟對英國更少干預。
對歐盟有意見的成員不只一個。近日,面對地中海移民危機,歐盟建議在成員國間分配配額接收非法移民。該建議遭到匈牙利反對。
希臘與債權人的談判則是一波三折。6月5日,希臘需要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中一筆約16億歐元的利息。希臘一邊透露要“賴賬”,一邊又保證如期還債。不到最後一刻,沒人能保證這個故事如何結局。
而且,為解脫困境,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曾在4月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的走近使希臘成為歐盟的眾矢之的,同時,也暴露了歐盟內部的矛盾。
有人感慨,歐盟已經開始面臨“合久必分”的壓力。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見得。
今年年初以來,歐洲經濟出現好轉勢頭,歐盟委員會也調高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而且,分析普遍認為,希臘債務危機對全局影響有限。
最近,歐盟委員會發表了今明兩年針對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建議,要求成員國採取行動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增長。
歐債危機5年多之後,經濟好轉的勢頭無疑是歐盟最好的“粘合劑”。挺過了最難的時候,誰會真心希望在這個時候離開?
英國的“傲嬌”或許在於它認為自己“砝碼”在手:既有亮眼的經濟數據,又有貌似強大的民意支援。面對剛剛緩過氣來的歐盟,此時不討價還價,更待何時?
希臘齊普拉斯政府也處於兩難境地。一邊是競選時信誓旦旦的承諾,一邊是態度堅決的債權人。偶爾耍個賴、撒撒嬌、表表態似乎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極限。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歐盟沒有問題。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迅速蔓延至整個歐洲。整個過程中,歐盟內部矛盾逐漸顯現。救援問題與移民問題成為歐盟內部經濟發達的成員國與其他國家矛盾的焦點。
如今,歐盟經濟好轉,矛盾卻依然存在。英國的“脫歐”呼聲與希臘在談判中的難纏反映出歐盟的困難。歐盟的完整性或許已經不再那麼令人揪心,但是,要真正實現“一體化”,歐盟必須進一步改革。
2009年底,《裏斯本條約》正式生效,被視為歐盟的新起點。如今,或許到了歐盟尋找另一個新起點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