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永遠扮不成“受害者”

時間:2015-05-21 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日本方面有三個行動比較令人關注:一是外相岸田文雄在聯合國審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會議上呼籲全球領導人訪問廣島和長崎,並將這一內容寫入審議草案中。二是就“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在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使用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被強徵的勞工。三是位於日本南九州的“知覽特攻和平會館”收集了約1.4萬份“神風特攻隊”隊員的遺物準備為“神風特攻隊”申請“世界記憶遺産”,這些遺物中充斥著“玉碎”“忠君”等狂熱軍國主義思想。

  這三件事情的共同點是都和二戰相關,引起世界各國強烈反應。原子彈爆炸自不必説,“神風特攻隊”更是二戰當中的産物。“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包括由九州市八幡制鐵所、長崎造船所、端島煤礦等20多個重工業和礦業設施。在日本近現代歷次對外侵略戰爭中這些重工業基地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在對外侵略戰爭當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的工業基地,能符合世界文化遺産“突出的普遍價值”的評價標準嗎?

  二戰中,日本強徵的中國、韓國等國勞工數量巨大,其中許多人就曾在這些工業遺址工作過。勞工從事著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還常常遭受虐待。據三井三池煤礦萬田礦井的日本採煤工古莊武夫回憶:我曾親眼看到耗盡最後體力的華工,在倒下時被幾百千克重的推車碾過,肝腸飛出。強徵和奴役勞工本身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非人的虐待,更加重了他們的罪惡。日本方面只想通過申請世界文化遺産,顯示他們的工業化成就,卻遺忘了這背後的大批冤魂。這樣充滿血淚的工廠,有什麼資格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産?

  廣島和長崎遭受到原子彈轟炸,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悲劇。但是,沒有日本軍國主義者大規模對其他國家的人民屠戮在前,沒有日本政府的執迷不悔在先,廣島長崎的悲劇也不會發生。岸田文雄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上的發言其實是在渲染“受害國”姿態,企圖利用人道主義問題來模糊歷史是非。二戰中,在軍國主義的蠱惑下許多日本青年加入了“神風特攻隊”,但歷史的正義並不會因為他們自願或被迫赴死行為而偏移。那些充滿軍國主義情緒的遺書,那些狂熱效忠天皇而蔑視其他國家人民生命和財産的心境,豈能變成通過世界記憶遺産申請而給予大力張揚的?

  相比起來,曾籠罩在納粹陰影下的德國在戰後則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東京新聞》近日發表題為《如何才能與鄰國溝通》的社論指出,徹底否認納粹、積極賠償並承擔戰爭責任,牢記負面歷史,在多個場合堅持謝罪反省,是德國推進和解、收穫與鄰國良好關係的原因所在,值得日本學習借鑒。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日本方面想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把日本打扮成二戰“受害者”,而不去反省戰爭的前因後果,缺乏最基本的歷史責任感。這不是紀念歷史、警示後來的應有方式。世界人民心中自有良知,侵略者永遠扮不成“受害者”。

  (作者為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0日 21 版)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