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促進中俄命運共同體

時間:2015-05-08 17:29   來源:國際線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8日到10日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期間的重頭戲自然是習主席出席俄方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此外中俄經貿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近十幾年來,中俄兩國關係發展迅猛,兩國構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經可以視為新型大國關係的一種模板。古語有雲:“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然而中俄彼此靠近更多地是兩國高層基於政治的推動,中俄關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則相對薄弱,這種情況不利於中俄關係的持久和牢固。

  的確,中俄兩國的差異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是彼此最大的鄰國,有著幾千公里的共同邊界,但是中俄在歷史、文化、政治制度、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別。從這個角度上説,想要彌合中俄關係缺乏深厚民間基礎的弱點並不容易。近年來,中俄一直在努力推動兩國民間的經貿和社會交流,但是由於中俄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中國的東部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相隔遙遠,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官方。無論是基於睦鄰友好還是地緣政治的需要,事實是中俄已經選擇了相互走近,那麼中俄發展關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就必須夯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給出的“藥方”就是從歷史情感和現實利益兩方面“雙管齊下”。

  儘管中俄兩國差異明顯,歷史文化截然不同。但是發生在7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卻將這兩個國家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在那場戰爭中,中俄兩國分別遭受了德日法西斯的侵略,兩國分別是亞洲和歐洲的主戰場,都付出了財産和生命的巨大代價。此外,正如習近平主席近日在俄羅斯報紙發表的文章所提到的,中國領導人的兒子參加蘇聯紅軍衝鋒陷陣,蘇聯飛行員也用生命保衛中國的領空,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俄彼此互相支援幫助。這些共同的歷史記憶,已經成為中俄兩國民眾生命和情感的一部分。特別是在70年之後的今天,世界上還存在著對那段歷史的歪曲,維護歷史正義和民眾情感的責任更推動中俄兩國緊密團結。隨著近期雙方對歷史記憶的紀念,中俄兩國民間情感已經明顯加深,有調查表明,對中國有好感的俄民眾已經達到77%,比2006年幾乎翻了一番。

  當然,中俄關係不能只靠歷史記憶來維護,要想共同攜手走向未來,還需要現實利益的支援。而中國正在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帶一路”中的“一帶”指的是旨在打通從中國到歐洲的商路、從陸上貫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而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儘管這條新的絲綢之路可以有很多條路線,但是通過俄羅斯連通歐洲,中國需要合作的國家最少,面臨的政治、安全、文化等風險也相對小很多。隨著習主席訪俄期間中俄將簽署幾十份合作協議,特別是價值近60億美元的連通莫斯科與西部城市喀山的高鐵工程協議有望達成,可以説中俄已經開始攜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隨著這條新的絲綢之路帶動中國西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發展,中俄民眾之間的經濟社會交往將大大增加,共同利益顯著增強,並朝著命運共同體的方向邁進。

  情感和利益是塑造命運的兩大因素,而且這兩個因素可以彼此促進,情感推動了利益,而利益又培育了情感。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情感與利益的“雙管齊下”,中俄兩國的關係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這不僅將為兩個國家人民帶來福祉,更將有益於全世界。(曹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