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時間:2015-04-27 14:21   來源:中國廣播網

  原標題:萬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歲月匆匆一甲子,佔有人類80%人口的亞非各國迎來歷史性的一天。4月24日,出席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活動的各國領導人,從薩沃爾—霍曼飯店歷史性步行到萬隆會議舊址,重演60年前亞非領袖的“歷史性步行”。

  60年前,1955年4月,在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組織下,亞非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合力反對殖民主義、爭取獨立自主首次聚首萬隆、舉辦亞非會議“萬隆會議”,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剛剛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戰亂廢墟,第一次參加這次亞非盛會,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以及和平共處。中國與亞非國傢夥伴一起共謀經濟發展,合禦殖民主義外辱,團結一致、捍衛世界和平。在全球冷戰的陰影下,萬隆會議代表了當時與會29個國家和地區世界總人口一半全面覺醒的聲音。

  亞非兩大洲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疆域,從過去的反殖民反封建的硝煙戰火中走向獨立,從意識形態的鐵幕冷戰封鎖下謀求發展繁榮,經過60年的發展,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和平發展”仍然是亞非大陸的第一主題,互利共贏走向富強始終是亞非各國的共同訴求。冷戰結束後,西強東弱的局面長期沒有得到改變,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非國家仍然沒有解決國家統一的問題,一些亞非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受到侵犯,強權政治干涉發展中國家內政、引發政局動蕩頻繁發生,大國與小國、強國與弱國不平等、不平衡的情況長期困擾著亞非各國。

  隨著亞非各國尤其是大批新興國家的崛起,世界面臨諸多傳統和非傳統的衝突、危機和挑戰,如何建立一個更合理考慮亞非國家合作訴求的全新國際新秩序,亞非攜手共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經歷了一個甲子的磨煉和考驗,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受到亞非各國一致認同,同時成為中國處理國際外交關係屢試不爽、行之有效的準繩指針。萬隆精神提倡和平共處、擺脫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壓迫、獨立自主團結建立新的國際新秩序,依然煥發強大的生命力。如何讓走向21世紀的萬隆精神永葆活力,亞非各國需要跨越前進過程中的“三大陷阱”:

  第一,亞非各國要跨越“貧困的陷阱”。只有和平才能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正如印尼總統佐科所言,這個星球“3億富人的陰影下生活著12億忍饑挨餓的人”。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困擾,西亞北非近年動蕩不定,戰禍、恐怖主義盛行,讓廣大人民飽受折磨,世界充斥著不正義、強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大國,彰顯大國擔當,習近平主席在萬隆宣佈:“將於年內對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産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第二,亞非各國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亞非新興崛起大國曾經飽受殖民主義之苦、軍國主義奴役之痛,恪守來之不易的和平,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始終是代表國際和平的正能量,正如習近平主席2014年1月22日接受《世界郵報》專訪時指出,針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這樣的舊霸權國家發生衝突的擔憂,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第三,亞非各國要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按照英國經濟史學家家格斯-麥迪森的統計,西元元年至1820年,萬隆會議29國中不包括日本在內的28國經濟總量分別佔全球67%和55%,萬隆會議參加國家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高峰,19世紀初葉開始,西方列強崛起殖民主義導致萬國會議國家衰落,從1870年佔比35%跌至1940年9%,1955年恢復至15%,經過60年的和平發展,萬隆會議國家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超過50%。放眼全球發展歷史,二戰後,全球超過100萬人口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日本、我國臺灣和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少數幾個經濟體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行列,亞非拉美等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依然陷人中等收入陷阱。亞非各國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全球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知識經濟資訊化浪潮,通過創新發展驅動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中國從積弱積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低谷帶領人類6億人走出貧困,和平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向亞非歐三大洲倡議“一帶一路”構想,發起成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深化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亞非合作新格局,習近平主席在萬隆會見6國領導人5提“一帶一路”,為萬隆精神賦予了全新內涵與外延。

  亞非各國攜手共建“亞非命運共同體”,築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但願萬隆精神生命之樹長青!央廣新媒體特約評論員 | 伍剛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