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最大特點是包容

時間:2015-03-30 07: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高屋建瓴地闡釋了“一帶一路”戰略,並宣佈“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隨後,中國三部委對外公佈了這份眾所期待的文件,回答了“帶”有多寬,“路”有多長的問題。

  縱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這是一個宏大戰略和系統工程,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包容性外交的具體體現。包容性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大特點。

  倡議目的突出包容性。建設“一帶一路”旨在實現包容性發展,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既讓國內沿線民眾共用公平參與的機會,又使沿線國家和地區共用發展成果。中方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主張共用機遇,共用繁榮,實現合作共贏。互聯互通有助於防止某一個國家在發展中“掉隊”。

  總體思路彰顯包容性。首先,推進“一帶一路”,注重與各國發展戰略和區域合作規劃的相互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並非要單方面把中國的戰略和國力輻射和投送出去,強行讓其他國家和地區適應中國的發展需要,而是要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對接,與其發展願望契合。其次,推進“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和共用原則。

  實施方案強調包容性。其一,合作機制上,注重與現有雙邊和地區合作機制相輔相成,而不是要挑戰或替代現有雙邊和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中方主張,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同時強化多邊合作機製作用。其二,合作重點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本身就體現了包容性。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的潛力和空間需要依靠強化包容性來釋放。其三,合作方式上,看重多樣化,沒有規定嚴格統一的參與規則,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確定具體合作項目時注意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強調各方認可,條件成熟一個抓緊啟動實施一個。

  參與主體體現包容性。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摒棄以意識形態劃界的“冷戰思維”,不搞國家親疏遠近的“圈子文化”。不同制度、宗教、文明的國家均可共同參與。 “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符合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體現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戰略,是中國提倡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偉大實踐。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特別是歐亞大陸歷來被視為一個地緣戰略大棋盤,“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難免會有一些質疑聲音。但中國堅持合作共贏戰略和包容性外交的態度是真誠的,不尋求排他性利益和勢力範圍,不會主動挑起衝突。

  “一帶一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和風險,中方不會因噎廢食。假以時日,“一帶一路”戰略就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援,因為包容性外交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外交,包容性將使“一帶一路”戰略成為可持續戰略。(賈秀東 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