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給中資企業猛敲政治警鐘特約

時間:2015-02-02 15:07   來源:中國網

  走出去的中資企業要學得更聰明一些。一是中資企業要學會用國際通行規則開拓市場。二是,要和目的國的朝野各派、民間團體和大眾輿論維持常態平衡的關係,不要介入所在國的政治鬥爭。

  作者:張敬偉

  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據路透社報道,希臘新政府27日宣誓就職當天叫停了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的私有化計劃,該港口曾被視為希臘最成功的私有化案例,其多數股權原本將出售給中國國企。希臘新政府給中資企業猛敲了政治警鐘。

  緬甸政權民主化,中緬一些合作項目擱淺;中資企業中標墨西哥高鐵項目“始亂終棄”;希臘大選激進左翼聯盟組閣,中資企業中標的碼頭私有化計劃被叫停...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市場,中資企業走出去總是遭遇政治因素的滋擾,值得關注與深思。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難以遏止之勢。從個別企業的海外市場搶灘,到中國企業成建制地闖蕩海外市場,再到“一帶一路”戰略導引下的中國産能與資本的有序佈局,中國企業、資本和産能都在全球化之路上引吭高歌闊步前進。

  但全球化之路也充滿激流險灘,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預料的政治風險。以希臘港口私有化為例,中遠集團中標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35年的特許經營權,完全符合希臘的法治與市場規則。作為歐盟的民主國家,按理説該國政府沒有任何理由終止合同。何況,中遠集團已經前期投入8億歐元(43億歐元中標),也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視為希臘近幾年來最成功的私有化案例之一。

  中資企業在發展中國家的項目,因為政權更替而被叫停,尚有邏輯可循。畢竟,發展中國家法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市場機制,不同政黨之間缺乏理性務實的制衡性合作,新老政府缺乏政策延續性。作為歐盟成員,希臘也算是老牌的民主國家了,但是該國新上臺的激進左翼聯盟也搞發展中世界“翻臉不認人”那一套,恐是中資企業始料未及的。

  這説明,全球市場到處都有艱難險阻,西方世界也未必都講法治、規則,也不是都有契約精神。中資企業走出去如何規避外部市場的政治風險,應該在走出去之前就做好風險研判和相關預案,以便將損失降至最低。

  客觀言,作為全球化獲益者,中國資本和産能有走出去的熱望與動力。但從實踐看,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譬如經驗不足,不了解外部市場的政治形勢和市場規則,也不熟悉目的國的社情民意和輿論風向。不能入鄉隨俗的市場進入,自然會屢屢碰壁。此外就是用中國式的關係學,作為拓展海外市場的潤滑劑,而且往往是眼睛向上,只和政府官員打交道,忽略了在野政客與國會,也不善於做好輿論公關。一旦發生公共事件,中資企業就會成為民意撻伐的對象;或政局變更,新政府就會推翻前任政府的所有決策。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成為政治動蕩、政黨惡鬥及輿論戰的犧牲品,此類案例比比皆是。

  走出去的中資企業要學得更聰明一些。一是中資企業要學會用國際通行規則開拓市場,譬如在和一眾跨國企業競爭競標時,用他們了解和熟悉的國際規則同場競爭,而不是搞些小聰明,用一些提不到臺面的公關,就能贏得競爭對手的尊重。二是,要和目的國的朝野各派、民間團體和大眾輿論維持常態平衡的關係,不要介入所在國的政治鬥爭,更不可無端招惹當地輿論,成為民意側目的對象。

  只要能維持中庸理性和遵守國際規則,一旦遭遇市場變化,譬如墨西哥高鐵項目被叫停,中資企業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維權,以確保自己的權利。同樣,對於希臘新政府的單方面決定,中遠集團亦可通過法治途徑追索自己的權利。

  由於希臘國內糟糕的經濟形勢,新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壓力。對於歐元區實施的購債量化寬鬆政策,也放出狠話---全部還債不可能,甚至威脅要退出歐元區。在此情勢下,中資企業也不妨先察言觀行,在希臘新政府“焦慮期”過後再多定奪。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