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走出去”更要“融進去”

時間:2015-01-16 08:13   來源:國際線上

  在海外承建工程的中國企業又攤上事了。近日,由於中國承建的越南河內城鐵項目連續發生兩起安全事故,越南交通工程建設和品質管理局建議交通運輸部致函中國大使館,要求對中國承建商進行核查,並對施工進行整頓。

  近年來,隨著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走出去”成為眾多國內企業的戰略選擇。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前3個季度,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4475家境外企業累計投資749.6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922.9億美元,同比增長7.4%;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9.5萬人,同比增長16.2%。

  不過,中國企業近年在海外的表現卻未必如數據一般可圈可點。2009年9月,中國公司總承建的印度電廠煙囪項目發生倒塌事故,造成當地數十工人遇難,雖然事故原因與中方無直接關聯,但管理責任不可推卸;2011年,中國企業因工程成本超標費用與波蘭公路局發生糾紛,波方一度聲稱3年內將其排除在該國道路建設項目外;2012年12月,中方負責建設的柬埔寨水電站發生事故,造成人員財産損失;2014年12月,中方承建的厄瓜多水電站項目發生事故,多名工人遇難。

  上世紀70年代,中國企業曾憑藉對外援助建設樹立起誠實、守信、可親可敬的形象,如今,本應借著新戰略實現“名利雙收”的中國企業,卻陷入了“走出去”卻無法“融進去”的尷尬。

  海外項目屢出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國內陋習的“外溢”。一些在國內根深蒂固的不法市場行為也被帶到海外,如偷工減料、違規項目轉包、管理不善等。此外,在中國政府一再強調承建商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協調好與當地工人關係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害群之馬依然優越感十足,表現得吆五喝六,引發當地社會的反感,連累中國企業整體形象跟著遭殃。

  中國政府儘管于2008年頒布了《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但監管力度仍顯不足,這給了一些企業以可乘之機,只追求工期進度與利潤最大化,形成“賺得利潤是成績,出了問題國家埋單”的思維定勢。從眼前來看,中國企業具有的硬體優勢或將繼續給它們帶來海外機遇;但從長遠看,如果不及時加強監管,“招牌”一旦被砸,企業“走出去”之路有可能被自己堵死。(蘭旻)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