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改革中國的二元金融體系

時間:2015-01-08 07:38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7日發表該報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撰寫的題為《改革中國的二元金融體系》的文章。文章説,2014歲末中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熱鬧紛呈,2015又會如何?

   中國A股市場經過長達7年的休養生息,終於出現了投資者期盼已久的股市井噴。而這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也並沒能掩蓋過2014年一系列影響廣泛的金融改革,如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跨境結算與投資、銀行業和影子銀行領域的風險排查以及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放鬆和多樣化等等。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放緩,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逐步轉型,越來越多的人同意中國經濟改革的下一個著力之處在於金融改革。而金融改革的重點,筆者認為應該在於理順日益強化的二元金融體系。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裏,其實有兩種利率。一個是銀行的利率,或者是由以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為首的銀行體系所決定的上海的銀行間市場利率;還有一種,是民間融資、信託産品、理財計劃和眾多“網際網路金融”寶寶們所傳遞的影子利率。一方面,在傳統的銀行體系裏,資金面還相對比較寬鬆。而且傳統銀行的主要客戶,廣大央企和國企的融資利率仍然是比較低的;但與此同時,與廣大中小企業真是密切相關的,其實是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而在這個金融體系裏面,資金面仍然是非常緊張的,融資成本也仍然是比較高的。

   恰恰由於這兩個金融體系,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之間一直未能很好地打通,不能夠很好的相互支援和疏導資金,所以中央銀行實行的一系列宏觀層面的寬鬆政策,難以有效地傳導到微觀企業層面。中國經濟和金融因此而出現的宏觀領域流動性氾濫,微觀層面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挑戰,也因此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恰恰是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下一步改革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從歷史來看,中國經濟領域曾經出現過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這兩大部類之間出現的二元經濟體系。這種二元經濟體系的核心,就在於政府對於經濟中重要生産要素(例如勞動力)和産品(例如農産品)價格的扭曲。通過對價格信號的扭曲,政府可以傾斜資源,達到通過壓制某些領域,達到保證和促進另外一些領域發展的目的。既然存在扭曲,就一定意味著某些經濟部門為扭曲承擔成本能,而其他一些經濟部門通過扭曲而獲利。

   與此類似的,目前中國二元金融體系的核心,也在於政府通過提供隱形擔保的方式,利用管制數量而非利率價格,來配置資本這一重要生産要素。從目前二元金融體系的資金成本看來,顯然是能夠通過傳統金融體系進行融資的企業在資本配置的扭曲過程中獲利,而未能通過傳統金融體系進行融資的企業為此分擔社會成本。

   但必須指出的是,傳統金融系統裏相對廉價的資本,一定程度是通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的不同方式的隱性擔保來實現的。基於中國政府對於經濟增長非常高的一個預期和要求,壓低真實利率而鼓勵投資,就成為經濟增長過程中一個自然並且合理的政策選擇。

   因此,傳統金融體系裏的低利率,可以理解成為政府對於金融體系的一種背書和支援。在追求增長速度這個大的目標下,無論是通過壓低利率的方式,通過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的方式(以降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真實利率水準),通過批項目的方式,或者是通過直接提供貸款和財政支援的方式,目標都只有一個,就是鼓勵企業去投資去發展。

   這種“促增長,保增長”精神背後的潛臺詞,是如果你投資人或者企業不能為自己的投資負責人,或者出了問題,政府會來幫助你解決問題。由此可見,目前傳統金融體系的低利率,其實就都是政府鼓勵投資,鼓勵經濟增長的隱性擔保的一種間接的反映。傳統金融體系的利率之所以低,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直接或者間接地向銀行提供剛性對付,保證了銀行貸款的安全,從而降低了銀行的貸款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