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選與中日關係再平衡

時間:2014-12-16 08:31   來源:中國網

  安倍突然宣佈大選,讓其他政黨措手不及。只能跟著安倍的政治節奏被動起舞,某種程度言是中了安倍的政治算計。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贏得眾院三分之二議席,並不令人驚奇。

  當然,日本共産黨本次有所斬獲,民主黨議席也略有增加,但並未改變日本政治的基本格局。安倍也將繼續擔任首相,成為小泉純一郎以來的“長命首相”。

  不過,和2012年眾院大選不足60%的投票率相比,本次大選選民棄權者更多,可謂創了歷史新低。這説明,日本民眾對於各政黨都很失望--相比執政更為無能的民主黨,安倍政府起碼還有一個“安倍經濟學”。因而,日本政治形勢和官民互動並不令人樂觀。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贏得大選,“執政黨此次獲勝與其説是自身實力不俗,倒不如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野黨自身的失敗。”(15日日經中文網)。

  安倍執政依然面臨迎接挑戰,主要是“安倍經濟學”是否能取得讓國民看得見和可體味的民生福祉。安倍本人對“安倍經濟學”也失去了去年末在國際社會到處宣揚推廣的激情,自評得分只有67分,算是剛剛及格。

  儘管內政不樂觀,但勝選還是給予安倍足夠信心。尤其中日關係,尤其值得充分關注。

  就在13日紀念南京大屠殺的國家公祭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了在歷史問題上決不妥協的態度。他同時強調,“公祭儀式”不是要延續仇恨。稱“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中國今年以來對抗戰紀念特別重視,彰顯中日關係困于歷史的嚴峻性。這一結問構性矛盾的死扣,實為安倍政府所為。因而,正確認識歷史,是打開中日關係死結的關鍵。安倍續任首相,應該在歷史問題上謹言慎行,切莫因為言行錯亂,而使中日關係陷入更深的矛盾漩渦。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中日關係達成的四點基本共識,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中日領導人實現了會晤。而這,也是安倍首相多輪外交公關的結果---對安倍而言,實現中日關係融冰,是重要的外交使命。中日關係依然嚴峻,但形勢在轉好,機會來之不易,安倍要有外交大智慧,就要抓住中日關係轉好的契機。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主席重提“中日友好”亦是對安倍首相的期許。

  中日關係經過多年波折,中國亦洞悉日本政治運作之道。中國更願意和穩定的日本政府打交道,以便將中日關係引向正常化的軌道。在此邏輯下,安倍政府也應順勢而為,在緩解中日關係上有所作為。

  中日關係處在十字路口。作為有抱負的政治家,安倍要在中日關係上有所突破。沒有好的外部環境,內政也不會安寧---日本右翼氛圍濃厚和經濟凋敝,是右翼理念的安倍上臺的原因。他在內政上的舉措,“安倍經濟學”初始效果不錯,但“三箭”射出,已成強弩之末。儘管如此,本次眾院大選,安倍亦不敢輕易挑起有爭議的政策性議題,如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而是主張經濟議題。

  客觀言,中國也對“安倍經濟學”樂觀其成。畢竟,作為日本的鄰國和貿易夥伴,日本經濟走出通縮滯脹泥淖,對中國經濟和全球市場都是利好。如果“安倍經濟學”效果寥寥,民意反彈,安倍可能要以民粹主義來茍延政治使命。這對日本經濟和中日關係,都是災難。

  因而,安倍靠大選再次續任首相,須把握好三個平衡:政治與經濟、歷史與現實以及中日關係。尤其是中日關係再平衡,是當務之急。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