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鬥霾,持續半世紀仍未鬆懈

時間:2014-10-31 08: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飛機在太平洋上空劃過一道弧線,從西北沿著美國西海岸線向南飛行,盤旋著進入洛杉磯上空。俯瞰這座美國第二大城市,不知是眼鏡起了霧,還是視力突然模糊,在洛杉磯上空竟然泛著一層黃灰色。

  這是我2011年初到洛杉磯的情景。當時沒想到,第一眼的洛杉磯,會以這番模樣進入我的眼簾。後來在美工作的兩年裏,每次出差從其他城市飛回洛杉磯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張望一下洛杉磯的上空,幾乎很少看到科羅拉多、西雅圖上空那種清澈透明的顏色。漸漸地,我與朋友交流時,總會先調侃一下洛杉磯的天氣。

  美國環保署每年都會評選出全美277個都市地區空氣最清潔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據2014年4月發佈的報告,洛杉磯地區在臭氧超標天數、飄塵超標天數及全年飄塵平均值三項指標中,分別排在第一、第四和第三。其實,這已經是洛杉磯半個世紀霧霾之戰的優良成果了。

  洛杉磯的天氣狀況,與它的地理環境不無關係。洛杉磯坐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終年乾燥少雨。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城市上空形成了強大的持久性的逆溫層,大氣污染物因此無法上升到越過山脈的高度。正是由於這种先天不足,洛杉磯在百年前的工業化過程中,就曾經飽受空氣污染之痛。

  20世紀初,洛杉磯就長期遭受嚴重的煙霧侵擾。1903年的一天,厚重的工業粉塵甚至讓民眾誤以為發生了日食。二戰之後,洛杉磯的工業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以及機動車數量的幾何級增長,更拖累了洛杉磯本身就“搖搖欲墜”的空氣。事實上,1943年的“洛杉磯霧霾”事件之後,這個地區的居民就已經進入了持久的鬥霾時間。

  1955年9月13日,是洛杉磯史上霧霾最嚴重的一天,當時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的65歲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人;1970年,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

  為治理空氣,洛杉磯市政府自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強制汽車尾氣檢查並大力推廣替代能源。1970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清潔空氣法》,1971年又頒布《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加州1988年通過《加州潔凈空氣法》,2002年修訂了顆粒物排放標準,此後還通過了《氣候變化法案》等。從早期規範露天燃燒物和工廠排污,到控制機動車排放和發展新能源,治霾“持久戰”一直打到現在。

  在治理公共交通上下功夫,是洛杉磯治霾的一個重要經驗。例如,從2001年開始,1400輛1987年以前生産的校車,全被替換成壓縮天然氣校車。這些新校車的污染量是以前老校車的三十分之一。此外,洛杉磯全面使用天然氣公交車,使得城市的一氧化碳污染減少了九成,溫室效應氣體減少八成。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主席,還曾給筆者介紹過洛杉磯治霾的一個特殊經驗——除了很多國家治霾時必不可少的法治手段外,洛杉磯還充分鼓勵公眾和企業共同監督空氣品質,通過這種手段,空氣治理不再是被迫強制或“剃頭挑子一頭熱”。

  拿企業來説,如今在洛杉磯要蓋一座新工廠,安裝空氣清潔裝置是一個必要條件,對於那些舊工廠,當地政府則會給予一定補助獎勵其更換清潔設備。拿個人來説,政府鼓勵公眾成為志願監督員,還提供一些培訓項目,教會人們讀懂空氣數據。企業和個人都把空氣治理當成自己的事,有助於真正打贏治霾持久戰。

  儘管幾十年的治霾工作成效顯著,洛杉磯的空氣治理依然長路漫漫。據南加州空氣品質管理局預測,洛杉磯要到2020年才能達到新的24小時平均顆粒標準,到2030年才能達到新的臭氧標準。但如果沒有這幾十年的持久戰,實現這些目標的時間表恐怕還得往後推。治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怕起步晚,就怕不行動。(柳絲)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