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華盛頓郵報》撰文:抗擊埃博拉正陷入“五個誤區”

時間:2014-10-13 14:06   來源:光明日報

  美國專家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抗擊埃博拉正陷入“五個誤區”

  第69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庫泰薩10日説,埃博拉疫情可能成為全球性危機,各方應加緊從資金、人員等方面繼續為抗擊埃博拉提供支援。世界衛生組織10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日,全球7國累計發現埃博拉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8399例,其中死亡4033人。世衛組織官員相信,真正死亡人數可能比這一數字要高許多。

  從事全球衛生問題研究的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勞麗加勒特10日在《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美國抗擊埃博拉病毒正陷入“五個誤區”。

   誤區一,認為埃博拉病毒不會在富裕國家蔓延。

  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富裕國家一直以來信心滿滿,認為憑其擁有的先進醫療設施,可以遏制住這種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湯姆弗裏登曾表示:“我們有能力遏制埃博拉病毒在美國蔓延。”當然,如果這種保證單純是出於緩解人們緊張情緒,自然無可厚非。但必須看到,人類至今尚未找到一套可以不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百分百安全的防護系統。比如,西班牙政府日前就確認,在馬德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女護士特雷莎羅梅羅就是在脫下防護服時,用未經消毒的手觸碰自己的臉,因此感染的。根據人類對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的認識,它們主要通過物理接觸傳播。“非典”病毒2003年在亞洲各地蔓延,包括發達地區的香港在內,醫院裏有大批醫護人員被感染。

  加勒特認為,一些發達國家“傲慢”地認為,先進技術和良好應急計劃可以保證埃博拉病毒不會傳播。由於“傲慢”,加拿大多倫多的頂尖醫院當年才不得不與“非典”病毒進行抗爭。相比之下貧窮得多的越南卻早已控制了這一傳染性疾病。由於“傲慢”,2013年世衛組織在會議上削減了該組織對傳染性疾病“爆發—反應”的預算,更多地關注癌症、心臟病治療。由於“傲慢”,每當傳染性疾病剛一得到控制時,政界人士便提出削減公共衛生預算。但是,當出現新流行病時,人們卻只會在絕望中大聲呼喊。

  誤區二,認為美國“911事件”後積累的應急能力足以抗擊埃博拉病毒。

  “911事件”後暴發了炭疽郵件事件,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曾簽署命令,要求做好防範大規模生物恐怖主義襲擊的準備。從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國防部到醫院、社區診所以及快速反應隊伍,都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流行病可能爆發、恐怖生化襲擊方面的演習。根據預先的設定程式,美國每一個衛生部門都可隨時準備迎治高傳染性疾病。軍隊和衛生機構得到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對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快速診斷、疫苗開發和治療。每份演習名單裏,埃博拉病毒都位列其中。如此看來,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和無數次演練後,得出“美國已做好準備”的假設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加勒特卻不這樣認為。他説,無論是軍隊還是民眾,大多數演習的假設都是經歷“生物攻擊”:警察、消防和防疫人員身穿生化防護服;受感染者被確診、隔離和治療,然後危害消除。各場演習中,都沒有針對傳染性病人的治療,致使衛生人員反覆暴露在污染環境中。如今,面對西非提出的援助請求,美國國際開發機構的回答是“沒有處理該流行病的成熟經驗”。

  誤區三,認為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加勒特認為,埃博拉病毒的確正在變異,但不是基因突變。《科學》雜誌8月刊登的研究報告顯示,該病毒已發生超過300次突變。不過應明白一點,就是附著于循環系統內皮細胞外的病毒不會進入肺泡細胞中。所謂的“基因突變”,只存在於科幻小説中。

  一般而言,病毒在兩種情況下會發生變異,即“隨機誤差”和“自然選擇”。基於“隨機誤差”現象,那種認為病毒發生性質上變異的觀點無疑是荒謬的。僅能感染血管細胞的病毒不可能快速變異成附著在肺部邊界的、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病毒。病毒只有在面對迫使其改變或消亡的巨大壓力下,即在“自然選擇”下,才可能發生“突變”。由於埃博拉病毒在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幾內亞能夠輕易傳播並感染成千上萬的人,這種迫使它完成變異的外部壓力並不存在。由於病毒不會進入肺泡,因此所謂“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説法缺乏科學依據。

  加勒特認為,人們當前最應關注的是,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併發起攻擊後,病毒做出的回應,比如變異。發生“變異”意味著,那些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後倖存下來的人可能再次被感染。同時,已經研製成功並應用於臨床的疫苗將會失去效果。

  誤區四,認為旅行禁令可防範埃博拉病毒在美國蔓延。

  加勒特介紹,“911事件”發生後,為減緩病毒傳播,美國曾頒布過一次旅行禁令,美國東部機場曾被迫關閉。不過,當年的流感並沒有停止暴發,只是較常年推遲了大約兩個星期。

  加勒特認為,一些國家曾拒絕來自疫區國家的航班,希望以此手段阻止“非典”肺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輸入。不過,這種旅行禁令效果並不顯著,病毒依舊傳入。此次,埃博拉病毒也不例外。

  誤區五,認為埃博拉病毒疫苗研製突破在即。

  目前,各國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了幾種疫苗,其中兩種最近得到了世衛組織專家組的認可。加勒特介紹,科學家們接下來將在人類志願者身上進行埃博拉病毒疫苗效果的檢測。如果幾星期後檢測結果顯示疫苗無副作用,則可能在西非疫區國家進行下一階段的試用。如果此階段疫苗效果明顯,疫苗産品就會轉入最後也是最困難的階段,即在疫區數以百計的人身上,進行臨床的疫苗與安慰劑注射。因此,認為埃博拉病毒疫苗研製突破在即的説法,未免過於樂觀。(本報華盛頓10月11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韓顯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