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文章:安倍“拼外交”的三個動機

時間:2014-09-15 08:04   來源:新華國際

  據參考消息9月12日報道日媒稱,安倍晉三執政後20個月裏訪問了49個國家,成為迄今為止出訪最多的日本首相。安倍的外交活動目標明確,主要有三個動機:尋找夥伴抗衡日益崛起的中國;通過締結防務、能源和商務協議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為日本的新防務姿態爭取外國領導人支援。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為《安倍晉三20個月裏訪問了全世界1/4的國家:原因何在?》的文章稱,隨著最近出訪南亞,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以來訪問的國家已經達到了49個。訪問都是在他執政後的大約20個月裏完成的。這相當於1/4的聯合國成員國,平均每個月出訪兩次以上。這也使他成為迄今為止出訪最多的日本首相。安倍與世界領導人接觸的熱情反映了他為日本制定的計劃。他在2012年年底重新掌權時的主張是,他將使日本回到應有的位置上,成為國際舞臺上高度活躍的經濟強國。

  國內支援率出現下降

  8月初,當安倍出訪的國家總數達到47個的時候,《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猜測安倍個人可能喜歡出訪並且與各國領導人接觸——尤其要考慮到,由於4月份調高銷售稅,政府又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他在國內的支援率出現下降。這種説法有一定道理。日本與安倍和“安倍經濟學”的蜜月期是短暫的。安倍的國內形勢根本説不上衰敗,但他越來越為自己的政治前途感到擔憂(最近的內閣改組就説明瞭這一點)。

  然而,儘管國內支援率下降,但安倍的外交活動目標明確,主要有三個動機:尋找夥伴抗衡日益崛起的中國,而後者在外交上不願與日本展開接觸;通過締結防務、能源和商務協議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為日本的新防務姿態爭取外國領導人支援。

  制衡中國並推動經濟

  第一個動機相當顯而易見,尤其是在安倍晉三執政之後。他是眾所週知的右翼民族主義者,格外受到中國的厭惡。他對印度、澳大利亞和東盟國家主動示好,把日本打造為對抗日益強勢的中國的制衡力量。儘管這些國家都不會冷淡中國而與日本交好,但安倍還是設法與亞洲的幾個國家拉近了關係。

  推動安倍出訪的第二個因素純粹是經濟原因。長期以來,經濟一直是日本外交政策的重點。有些學者説,日本在1945年以後的外交政策是典型的重商現實主義。由於缺乏真正的硬實力,所以日本利用海外發展援助、貿易和投資協議以及全面商務聯繫在世界各地締結夥伴關係。儘管2014年仍是如此(安倍最近的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之行就是典型例子),但是,日本在事實上取消了自願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後,安倍擴大了日本的經濟組合,把防務協議也包括在內。自從安倍掌權以來,日本已經與法國、英國和越南簽訂了防務合同和合作協議,目前正在與印度和澳大利亞展開相關工作。除此之外,安倍在出訪時還歡迎日本私營企業參與。在今年夏天訪問拉美和南亞時,安倍帶領了一批日本企業高管人員隨行。

  為安全政策贏得支援

  第三個因素(為日本贏得世界各國的支援)也許是最不為大多數分析人士所重視的因素。安倍並不掩飾自己使日本成為奉行“積極和平主義”的亞洲國家的熱切願望。隨著防務預算增加,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出臺,對憲法當中有關集體自衛權的條款重新解釋,安倍已經把語言付諸行動。中國批評日本的軍國主義捲土重來並破壞了穩定。為了反駁這種説法,安倍特別注意,讓他會晤的幾乎所有外國領導人在發表聲明時都歡迎日本在亞洲發揮更積極的安全作用。獲得這種口頭支援有助於使局勢朝著有利於日本的方向轉化。儘管北京深感憂慮,但安倍還是能指望亞洲內外有一批領導人歡迎日本在亞洲安全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從總體來看,安倍的頻繁出訪將為日本帶來重要的經濟和政治收益。面對迅速“走向全球的”中國,日本如果沒有這樣一位頻頻展開外交訪問的首相,形勢可能會更糟。對安倍來説,僅僅宣佈“日本回來了”似乎還不夠令人滿意,他想親自向盡可能多的世界領導人傳達這一訊息。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