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亞洲並未告別貧困

時間:2014-09-11 17:03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報道稱,如果你不得不依靠1.25美元度日,你會覺得窘迫麼?那1.5美元呢?這兩者的差別似乎並不值得費心。許多閱讀這個專欄的讀者早上購買卡布奇諾咖啡的花銷就不止1.5美元。然而,取決於你選擇的數字,被界定為生活極端貧困的人的數量將相去甚遠。

  今年8月,亞洲開發銀行加入越來越響亮的呼聲,要求更改對貧困的定義。亞開行在一份報告中稱,1.25美元的貧困線已經不再適用於亞洲。人們需要更多的錢來購買食物以保證足夠的卡路裏攝入,以達到亞開行嚴肅提出的“避免極度貧乏所需的絕對最低生活標準”。但是,需要把這根標桿調高多少才夠?

  亞開行提出了一個聽上去精確得令人懷疑的數字--每天1.51美元。亞開行表示,原來的1.25美元是以15個國家為樣本計算出來的,其中主要是非洲國家,代表亞洲的僅有塔吉克和尼泊爾2個國家。而且,亞開行提出,過去10年裏,食品價格上漲快於總體價格水準,這個事實應當得到更大權重。最後,亞開行稱,固定的數字忽視了其所稱的“接近貧困”--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系列報道將該人群界定為“脆弱中産”--多麼容易跌回赤貧境地。一些人這個月每天生活費為3美元,下個月每天只有40美分,他們很可能挨餓。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洪水中失去了住所,或者因工傷事故失去了手臂,其生活水準可能出現災難性的下降。

  使用這些更切合實際的假設,亞開行估算2010年亞洲的貧困人口為17.5億人,這比此前估算的數字整整多出10億人,也使亞洲貧困人口的比例從引起關切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令人震驚的一半。新的貧困人口數字讓一些人錯愕。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的榮譽教授讓-皮埃爾 雷曼憤怒地寫道,國際機構以往在計算貧困水準時犯下“如此重大的錯誤”讓人“難以置信”。他進一步指出,新的數字令人對所謂的亞洲崛起,對全球化在脫貧方面理應發揮的作用産生疑問。 你這種爭論的問題在於,不同的計算得出的結果大相徑庭。取決於所用的方法,貧困人口的總數像溜溜球一樣上下起伏。

  以今年早些時候世界銀行旗下“國際比較計劃”的統計學家做出的計算為例。該團隊按照購買力平價重新計算了價格水準,這是一種比較各國生活成本的方法。其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價格水準總體上低於此前設想的水準。換句話説,人們用1.25美元買到的東西超出以往的設想。粗略使用新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是,發展中國家極度貧困的人口將減少一半多,至略低於6億人。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考希克 巴蘇正確地警告人們不要進行機械化的推算。他表示,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價格水準,未必適用於非常貧困的人口,這些人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食物。舉例來説,機票或者電影票比以往設想的更便宜,這樣的事實對一個極端貧困的人可能沒有任何關係。

  雷曼教授正確的地方在於,他告誡我們警惕一個盛行但錯誤的觀念,即亞洲大部分地方基本上擊敗了極端貧困。高估脫貧進展讓政府得以規避責任。如果沒有窮人需要擔心,政府就不必費心徵收稅款,對財富進行再分配,或者保證受教育、享受金融服務的平等機會。

  這引發了兩個結論:一個是統計上的,另一個是政治上的。當談到數字的時候,我們需要在定義方面更嚴謹,而在主張準確性的時候更謙遜。比爾和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發展政策主管加吉 高希對“錯誤的精確感”提出了警告。亞開行的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説,新報告並未否定亞洲在減輕貧困方面的成就。然而,這份報告的確意味著,2030年在亞洲消除極端貧困這個曾經貌似切合實際的目標,現在或許要等到2045年才能實現。如果你依靠撿垃圾來生活,這些事情很重要。或者也可能不重要。

  第二個結論涉及政策回應。魏尚進介紹了兩項政策回應。一是政府應該優先考慮人們對食物的獲取,辦法不是通過會使價格扭曲的進口或者出口禁令,而是通過有針對性的現金轉移,幫助最弱勢的群體。“應該補貼人,而不是補貼産品,”他談到亞洲各國有一些浪費的價格支援機制,這些機制往往給富裕人群(而非窮人)帶來更多好處。二是建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網路,即便只是讓人們更容易買到可負擔的保險,以抵禦那些能讓他們一下子陷入困境的災難性事件。

  合情合理的人可以無休止地爭論對抗貧困的最佳方法。起點則是承認這個問題的確存在。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