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北約為何頻搶鏡?

時間:2014-09-09 08:0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4日,在英國威爾士紐波特市,(從左至右)法國總統奧朗德、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義大利總理倫齊開會討論烏克蘭局勢。(新華社/ 法新)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北約峰會于當地時間9月4日至5日在英國威爾士召開。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將採取“戰備行動計劃”應對複雜局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會是近25年來北約及其盟友的最大峰會。除了28個北約成員國以外,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等北約的夥伴國也紛紛到場,就烏克蘭局勢等時下焦點議題出謀劃策。

  呼朋引伴 北約轉型升級

  據報道,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為應對複雜的世界局勢,此次峰會將打造一個更為強大的北約組織。除了加強成員國之間的防禦,擬建快速反應部隊之外,北約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夥伴國家的關係。

  《澳洲日報》2日的報道稱,澳大利亞將在本次峰會上與北約建立歷史性的夥伴關係,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國防局能夠更好地了解北約的規劃與決策。

  “作為冷戰的産物,美國當時保留北約主要是基於三個目的:對付蘇聯人,(在歐洲)留住美國人,管住德國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袁鵬説。

  然而,如今的北約早已不安於只做這些事兒。近年來,北約逐漸突破原先集體防禦的單一功能,開始進行轉型,不僅介入阿富汗、利比亞等中亞、中東亂局,而且在環太平洋地區積極尋求全球化夥伴關係,吸引更多非歐洲國家。

  “冷戰後,北約主要呈現出三個趨勢:首先是針對俄羅斯的東擴,其次是為應對新世紀美國安全和歐洲安全多樣化挑戰而實行的功能轉變,第三是從歐洲走向全球。”袁鵬説。顯然,北約已經邁出傳統防禦區,走得越來越遠。

  冷戰的煙硝早已散盡,作為其産物的北約,為何不但沒有解散,反而顯得越發活躍?

  單邊乏力 美國尋求支援

  北約在國際舞臺頻繁出鏡,其背後暴露的實際是美國在複雜形勢下全球行動能力逐漸下降的有心無力。

  “隨著全球化發展,世界各國新興經濟體紛紛崛起,美國的相對實力逐漸下降,這使得美國在管控國際問題時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得心應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分析稱。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始終沒有完全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受到國內財政的影響,美國在未來幾年內都將出現強制性縮減軍費的趨勢,這無疑將大大降低美國自身應對全球威脅的能力。

  與此同時,全球安全問題在近年來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的發展趨勢。俄羅斯的崛起,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擴張,使傳統安全局勢依然嚴峻。恐怖主義、網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更讓美國腹背受敵,自顧不暇。

  而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兩個泥潭裏摸爬滾打十餘年後,美國也在消耗大量軍力的同時,得到了投入産出不相匹配的教訓,不願再做一家賠錢的買賣。

  “美國不再願意進行單邊主義的干預行動,而更希望通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一起應對挑戰。鋻於聯合國的安全機制在應對伊朗核問題、恐怖主義威脅、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危機時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美國希望北約作為一種軍事和安全的機制,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汪曉風説。

  而美國與非大西洋地區國家積極構建“全球夥伴關係”,其目的也是拉攏更多同伴,與其共同承擔“全球責任”,從而騰出更多資源,在其他地方施展拳腳。

  鞏固關係 歐美各自得利

  “北約的角色轉變實際是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的。目前看來,美歐在加強北約方面立場還是比較堅決,雙方都沒有鬆動北約的想法。”袁鵬認為,加強內部多方面的團結將是北約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也符合美歐雙方的需求。

  對於美國而言,奧巴馬上任後做出“重返亞太”的戰略重心調整,這就更需要北約在其戰略真空地帶發揮重要的彌補作用。“美國的精力現在主要放在亞太再平衡上,因此它希望北約能夠在中東亂局中發揮關鍵作用。之前在利比亞、敘利亞爭端中,就都是北約衝鋒在前,美國幕後領導。”袁鵬説。

  據媒體報道,在此次北約峰會中,一項核心議題就是提高北約成員國軍費水準問題。正如拉斯穆森所説,這正是讓北約各國作出一個共同承諾,即更多地投資於安全和國防,並且拿出兌現承諾的實際行動。

  而對於一直想要擺脫美國控制的歐洲國家來説,北約地位的提高同樣不失為一件樂享其成的好事。“作為北約的主要成員,歐洲國家也希望能夠在歐洲地區安全方面發揮更多的作用,減少對美國的絕對依賴,爭取擺脫美國的控制。”汪曉風説。

  袁鵬也認為:“尤其是對於一直希望成為全球性大國的法國,也希望在美國離開中東後,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因此,至少以法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對北約依然很上心。”(記者 嚴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