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採取兩面政策難獲成功

時間:2014-08-28 08:50   來源:新華國際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的一些高級高官在公開談話中,一方面表示“歡迎中國的崛起”、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不是為了遏制中國”,另一方面又放言對中國要強硬,要“狠一些”。美國政府官員這種言行不一、相互矛盾的説法,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一些媒體甚至提出了美國官員説的到底 “哪句話是真的?”的質疑。

   8月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英國《經濟學家》週刊專訪時説,對中國一定要“狠一些”,要“強硬”。而在今年4月28日奧巴馬訪問菲律賓時曾表示,美國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的發展對亞太和世界來説是一件好事。他還説:“我們與中國保持著一種建設性關係。我們的目標不是對抗中國,也不是遏制中國。”

   8月11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問澳大利亞時,當有記者問到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勢不可擋的崛起和影響力大增的問題時,哈格爾用威脅的口吻回答説:“我們是個太平洋大國,我們哪都不去。”他還警告説,中國在南海的爭端中要守規矩,要“謹慎和負責任地行事”。8月12日,作為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一部分,哈格爾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簽署了一項擴大美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軍事基地駐紮的軍事力量的協議。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裏哈裏斯上將在接受澳大利亞記者採訪時説,他對美國和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合作關係感到高興,同時顛倒黑白地指責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一些行為是挑釁性的”,“應為南海局勢日益緊張負責”。哈裏哈裏斯還咄咄逼人地説,美國有能力擊敗中國的任何導彈威脅。就在今年6月份,國防部長哈格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誓誓旦旦地説:“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是為了遏制中國。對此,奧巴馬總統説得很清楚。克裏國務卿説得很清楚。我也説得很清楚。”

   8月9日,美國國務卿克裏在緬甸召開的東盟外長會議上指責中國在南海的“挑釁性”行為,鼓動東盟國家與中國進行對抗,但遭到失敗。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即在7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結束後,克裏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高度肯定中美雙方對話取得了豐碩成果,他還利用這個機會振振有詞地説:每當我讀到一些關於美中關係的評論,聽到一些所謂的專家談論兩國關係,有太多的人暗示美國正試圖以某種方式遏制中國,或者是我們在該地區的行為都在針對中國。我今天向你們強調一下,美國沒有試圖遏制中國。我們歡迎出現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來為該地區的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也歡迎它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

   對於美國政府官員這種言行不一、相互矛盾的做法,美國的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美國凱托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賈斯廷洛根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諱地説:“美國領導人一直在美中關係問題上説謊。每當有人稱美國在包圍或遏制中國時,他們一貫都予以反駁。但事實上,華盛頓正在包圍和遏制中國。” 賈斯廷洛根在文章中指出,美國政府為其亞洲政策辯護説,美國把60%的海軍力量部署在亞太地區僅僅是為了打擊海盜和毒品走私,為了人道主義援助,這樣的説法是“荒謬的”。他還指出,美國正在同所有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發展關係,而且在這些爭端中美國站在它們一邊。

   也有美國學者不贊成美國正在遏制中國的説法。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國際安全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曼寧最近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批評説, 認為亞洲發生的所有令中國不如意的事情都是美國“遏制”戰略結果的説法是“荒唐”的。但他同時也承認:“美國公共外交活動還是在無意間強化了中國人的説法。” 羅伯特曼寧的文章認為:“美國的政策旨在抗衡中國日益增長的戰略和地緣政治影響力”,這與冷戰時期對蘇聯的遏制政策不同,“美國對華政策的這種雙面性表明,美國正在一邊努力抗衡中國日益強大的戰略影響力,一邊希望通過更具合作性的美中經濟關係引導中國避免成為一個典型的、挑戰國際通行體制的新興大國”。

   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特德蓋倫卡彭特則明確指出,奧巴馬的這種兩面性對華戰略註定要失敗。卡彭特8月16日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文章説:“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是逐步構建對華遏制政策的架構,同時又堅決否認它在推行這種政策。華盛頓千方百計地加強與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的後冷戰時期同盟關係,又與越南和印度等以前關係磕磕絆絆的國家建立新的安全夥伴關係。美國的所有這些舉措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與對中國有敵意或至少對中國在東亞力量增強深感擔憂的國家建立安全關係。”文章認為,美國當前的對華戰略“不僅自相矛盾,而且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卡彭特還認為,隨著中國的實力增強,美國繼續對中國採取“遏制加接觸”的兩手政策將變得“越來越難”,美國必須做出“痛苦”的抉擇,要麼採取明顯的遏制政策,要麼接受中國在東亞的地位。他認為,承認中國在東亞的地位如同19世紀末英國承認美國在西半球的主導地位一樣,被歷史證明是成功的,“美國如果承認中國在東亞的地位,或許也會帶來類似的好處”。

   事實上,美國不會放棄對中國的遏制政策。自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容許任何一個新興大國崛起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或者説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進行遏制,是美國的既定戰略方針,不會改變。然而,在美國看來,僅僅採取遏制政策是不夠的,也很難遏制住中國的崛起。在目前階段,美國還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武力對抗,因為中國並沒有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霸主地位構成挑戰,發生武力對抗對美中雙方都沒有好處,而且,採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是實現美國國家利益的最佳手段。

   美國對華實施兩手政策註定不會成功,而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有其戰略上的需要和原因:

   其一,經濟上的需要。中國已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2013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已達到創記錄的5210億美元,中美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了1000億美元。中美雙方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關係為中美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動力。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對美國經濟復蘇是有好處的。

   其二,管控衝突的需要。通過與中國多渠道的對話和接觸,包括軍事領域的對話和接觸,增加雙方政策意圖的透明度,減少出現誤判的可能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不久前在一次有關美國對外政策的演講中,就強調了美中加強合作關係的同時對於“管控”衝突的重要性。

   其三,使美國更有條件發展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美國公開否認遏制中國的意圖,可以使與中國經濟關係密切的國家在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時不為難,不用它們選邊站。賈斯廷洛根在文章中就明確指出:“不試圖遏制中國的説法有助於華盛頓與不願冒風險的第三方國家達成合作。”

   其四,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減輕美國的負擔。無論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是國務卿克裏,在談到歡迎中國崛起時都要表示希望中國充分參與國際事務和在國際事務中“作出貢獻”。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面臨的地緣戰略難題成堆,其中包括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的惡化,“美國需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樣美國官員可以有較大的迴旋餘地來應對其他大量的問題”。

   其五,把中國置於美國制定的現有國際秩序的框架內進行“管制”,這是美國歡迎中國崛起的前提。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官員在歡迎中國崛起的同時強調要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的原因。美國方面認為,讓中國融入目前的國際秩序對美國是有利的,同時也對中國有利,它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中國在目前,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沒有能力,也不會直接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賈斯廷洛根在文章中解釋説,在美國看來,中國可以富裕起來,只要中國奉行瑞士那樣的外交政策即可;只要中國不試圖改變東南亞的現狀,美國就歡迎中國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認為,中國經濟越發展,就越容易與美國找到共同的利益點。奧巴馬這番講話的含義是什麼還不明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的發展不能威脅到美國的根本利益。

   以上原因決定了美國對中國採取兩手政策的長期性和常態化。當美國熱情地表示歡迎中國崛起時,我們不要忘了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部署;當美國對中國挑事時,我們要記住推動建立積極的中美關係是有可能的。(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長銀)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