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頻曝“辱華”事件?

時間:2014-07-18 16:10   來源:新華國際

   貝克爾所主持節目的視頻截圖。

   本月10日,美國福克斯電視臺主播貝克爾在節目中發表針對華人的種族性言論,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美國亞裔政治領袖和華人社團的強烈不滿。迫於壓力,貝克爾于14日在節目中自稱“道歉”,但其強硬的言辭卻根本讓人感覺不到任何道歉的意味,更多的像是打著“道歉”旗號的對中國的攻擊和責難,令更多人感到不滿與不快。

   貝克爾此番言論並不是美國公眾人物首次涉及辱華:

   2013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的一期節目中,一名兒童稱“要殺光中國人”,當時的節目主持人吉米非但未加以阻攔和制止,反而調侃,“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2008年5月,美國演員莎朗斯通對汶川地震發表冷血言論……

   辱華事件在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改革開放後幾十年來,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穩定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對其主導下的傳統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挑戰。特別是從小布希執政後期開始,美國陷於中東戰爭泥潭,軟、硬實力俱損,後又遭到金融風暴的嚴重衝擊,綜合國力相對下降,管控國際事務的能力一再嚴重受挫。長期居於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美國,從政界到民間,一種恐懼中國強大起來的微妙複雜的敵對心態不僅油然而生,而且植根日深。

   另一方面,社會多元化是美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但與之相伴的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觀念。在美國歷史上,種族觀念是“一碰就出血”的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儘管非裔血統的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讓人們看到美國的種族問題似已取得了相當的歷史性進步。但是,白人群體在美國社會依然普遍享有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所謂平等或僅存在於法律層面,而非人們的觀念之中。早在去年,此次辱華事件的始作俑者貝克爾曾提起自己在游泳後變成了腫眼泡,自稱“搞得我像個東方人一樣”。不屑的語氣背後,是他作為一名白種人的莫名優越感。

   再者,公眾人物多次涉“辱華”,難避搞噱頭之嫌。對於貝克爾和莎朗斯通這些所謂的美國社會“名人”,其曝光率和關注度意味著名利雙收,而利用話題大肆炒作是成功吸引人們眼球的最簡單易行而又高效的最佳方式。貝克爾也好,莎朗斯通也罷,毫無來由地在公眾平臺胡言亂語、瞎説八道,宣揚偏見文化,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毫無底線的抹黑和侮辱,堪稱深諳此種生態,慣用炒作伎倆的行家裏手。

   誠然,躬身自省,我們自身也有瑕疵。有的國人在海外不注意形象,有的華人群體不凝聚團結,這些都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從而無限放大。中國向為禮儀之邦,每個人走出國門都是代表中國的一張名片,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尊重他國法律法規和文化傳統,國人之間應團結一心,凝聚友愛。讓那些居心叵測、別有用心之人抓不到任何蓄意不良之機會。

   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好,幕後推手也罷,貝克爾這種毫無事實根據的胡謅、侮辱、謾罵,與美國所提倡的“言論自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這種無水準、無底線的言行,其結果只能是在給其自身、其僱主及其國家抹黑。(文/高菲)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