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的痛 世人永遠銘記

時間:2014-07-09 10: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行人從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前經過。研究表明,這裡是亞洲現存規模最大的慰安所遺址。新華社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日已經確認,該組織已經收到了中國將日本強徵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申請。此次中國申報檔案的具體內容將於7月中旬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計劃的網頁上公佈。

  作為“慰安婦”申遺發起人,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大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智良教授表示,日軍實施慰安所、慰安婦制度,表明當時日本政府運用國家力量,迫使外國婦女淪為軍中性奴,服務於法西斯侵略戰爭。

  “我是一個16歲的滿洲姑娘……”

  “我是16歲的滿洲姑娘,春天三月雪化時,等到迎春花開放,我就出嫁到鄰村,王哥,你可要等著我呀……”

  這是一首被譯為《我是一個16歲的滿洲姑娘》的日語歌,蘇智良在楊家宅慰安所附近的老人口中第一次聽到。老人們當年總能聽到慰安婦們哼唱著這首歌,逐漸很多人都學會了。蘇智良此後20年走遍中國各地,從東北到海南、從山西到南京,那些慰安婦受害者和其身邊的同齡老人,很多都會唱這首歌。

  蘇智良説,在上海一家日軍慰安所遺址,也真的有老人會唱這首歌,那裏是公平裏,弄堂裏坐落著的是上海最大的日軍慰安所——海乃家。

  在今日的上海公平路425弄12號,這個名為公平里弄堂的深處,海乃家慰安所的建築仍完整保存著,那位記述這段歷史的作者華公平這個筆名,也是結合了“中華”和“公平裏”的意思。作為非常翔實的史料,蘇智良提交給世界記憶工程的24張照片中的6張,出自《從軍慰安所海乃家的故事》這本書。

  1994年春,在翔殷路東沈家宅,他找到曾在“慰安所”工作14年的老人,塵封的歷史逐漸揭開……此後,蘇智良頂風冒雨、披星戴月,走遍上海大街小巷,從經營規模最大的楊家宅“慰安所”,到世界上第一處“慰安所”遺址“大一沙龍”,他在上海認定149處“慰安所”原址,並撰寫《上海日軍慰安所實錄》。

  1999年,蘇智良在上海師範大學成立了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2000年申請下國家項目:中國慰安婦倖存者調查。終於在7年後的2007年在上海師範大學建成了我國第一家慰安婦資料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