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手握好牌 美歐難控局勢 誰將贏得烏克蘭之戰?

時間:2014-05-26 12:29   來源:新華網

  據參考消息5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17日文章】題:烏克蘭之戰:誰將取勝?(作者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科夫曼)

  俄羅斯今年5月9日的勝利日遊行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慶典,剛被吞併的克裏米亞共和國的軍隊走在遊行隊伍靠前的位置。意思很清楚:俄羅斯終將像在二戰中一樣取得勝利,但或許也不得不經歷暫時困難。當然,這次遊行也許是俄羅斯愛國主義情緒高漲和普京支援率飆升的頂點。有些分析人士已經認定,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實力迅速衰落,北約的使命感得以恢復。不過,所有這些長期後果肯定不會給烏克蘭帶來寬慰,該國正迅速陷入亂局。

  烏克蘭國內的一場結果難料的較量將決定該國未來。自從俄羅斯吞併克裏米亞,這場較量就已經開始,並將持續到5月25日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最終,無論基輔是誰當選,都將不得不同意與莫斯科妥協,其程度要視莫斯科給予烏克蘭的結構性影響力大小而定。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本月11日舉行獨立公投後,這就成了西方國家不願看到但卻又不可避免的後果。如今看來,讓整個烏克蘭親近西方的想法既不切實際,又天真幼稚。

   俄手握一把好牌

  尚存的疑問是,俄羅斯試圖強化在烏克蘭的談判地位,臨時政府則試圖遏制這種獲得幕後支援的分裂主義勢頭,由此是否會導致衝突升級。

  通過吞併克裏米亞,普京大致闡明瞭烏克蘭問題潛在協議的條款:講俄語地區要獲得自治權,以便俄羅斯維持其影響力,同時通過代理人影響烏克蘭的戰略定位。所有這些都可以寫入憲法或書面框架文件。一個月以來,莫斯科操縱烏克蘭的種種事態,以便真正締結這樣一份協議;這項工作似乎已經大致完成。

  眼下,俄羅斯掌握著大部分好牌。莫斯科威脅出兵,從而限制了基輔希望通過採取軍事行動實現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許多西方人堅信,普京的真正意圖是擾亂即將舉行的選舉。美歐領導人將其確立為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的下一個標桿。普京對這些都沒有興趣。他只不過希望西方把真正具有殺傷力的制裁措施留待這個潛在衝突階段實施,而他本人根本不打算進入這個階段。大多數烏克蘭人希望基輔成立名正言順的政府,以便結束當前亂局,開始恢複國家秩序。莫斯科也迫切希望能出現一個它可以承認、並且能與它締結目標協議的政府。

  5月11日之後,普京又多了一枚籌碼:他可以承認分離主義分子舉行的獨立公投結果。俄羅斯承認公投結果的唯一好處是,或許它可以操縱新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提出干預的請求,然後出兵烏克蘭。但承認公投結果的危險將存在很長時間。莫斯科不想支援這些地區。俄羅斯更希望烏克蘭(乃至西方)繼續為該國事態承擔財政後果。

   美歐難控烏克蘭

  儘管過去幾週的形勢很微妙,但美國和歐洲正逐漸喪失對烏克蘭局勢的控制權。烏克蘭忙於開展“反恐行動”,但形勢日益表明,這些行動只是表面文章,基輔其實根本無意打擊獲得俄羅斯支援的反政府行動。烏克蘭軍隊佔領的建築物卻又在數小時後失守。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卻沒有取得明顯效果。這表明此類行動的唯一目的是向西方表明,他們支援的政府願意為領土而戰,能反抗俄羅斯的干涉行為。

  如果基輔真的試圖對分裂地區實施打擊,就會導致平民傷亡,可能要麼會促使俄羅斯出兵,要麼會在這些地區引發真正的內戰。這兩種局面對烏克蘭而言都將是災難。烏克蘭軍隊迄今為止都是靠不住的,似乎不具備任何重大行動能力。烏克蘭政府似乎正在回歸傳統政策,也就是設法控制西方的預期,同時緩和俄羅斯的怒氣。因此,基輔極力採取足夠的行動滿足西方的政治要求,但又不至於招致俄羅斯的強力回應。鋻於執政時間所剩無幾,烏克蘭的臨時領導人無意引發戰爭。無論接下來上臺的是什麼樣的政府,都會譴責他們無能或好戰。

  莫斯科在這場危機中的最新轉變是試圖與分裂分子拉開距離,以便讓其作為獨立團體與基輔展開談判。正因為如此,當普京要求分裂分子推遲11日的公投時,才無人理會。這場鬧劇的真實目的是防止西方為懲罰分裂分子的行動而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反過來,如果分裂分子無法控制或者成為累贅,他們就不得不被犧牲掉。大選之後,如果烏克蘭不願在實行聯邦制的問題上讓步,俄羅斯還可以出來攪局。因此,普京可以公開支援5月25日的大選,如果基輔不願談判,則可以對選舉結果提出質疑。對莫斯科來説,質疑選舉結果的難度並不大。

  西方領導人面臨著嚴重問題。從短期來看,烏克蘭與西方的政策分歧越來越大。西方希望烏克蘭採取顯著行動,以證明西方的政策和對烏克蘭的支援是有效的。如若不然,西方就只能用制裁來對付俄羅斯,而這些制裁迄今為止毫無成效,可能有效的措施又必須留待出現緊急情況時才能實施。

  5月25日的大選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因為這可能會讓西方決策者獲得他們渴求的短期勝利,然後美國領導人就可以開始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向其他地方。這樣也可以使歐洲領導人免於做出經濟上的犧牲,因為有些制裁措施是各國都不願對俄羅斯實施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