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流“真誠坦率”媒體爭論“誰教訓了誰”

時間:2014-04-10 18:02   來源:環球時報

  “日美立場完全一致,應當給予高度讚揚”,9日,東京,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世耕弘成在記者會上這樣説。日本時事通訊社稱,他是在讚揚哈格爾在北京表示“美國將基於日美安保條約完全履行防衛義務”。日本《産經新聞》稱,美國防長在北京公開表示在釣魚島問題上守衛日本,這非同小可。而中國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因為看穿了美國的短板,(上接第一版)中國防長在外交場合表達出不惜一戰的意圖,這也極為罕見。

  在同樣很需要美國撐腰的菲律賓,GMA電視臺將中美防長8日的會談總結為“中國敦促美國防長約束菲律賓”。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9日則試圖表現其一如既往的對華強硬。《菲律賓星報》説,阿基諾三世當日在講話中拐彎抹角地談及與中國的島嶼爭端,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菲律賓人為維護主權與侵略者英勇作戰,未來菲律賓人也將為守護國家利益而戰,“尤其當他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如果中美出現軍事不合作局面,勢必給朝核問題的解決帶來負面影響”,9日,韓國《文化日報》在社論中對“中美舌戰”表達了擔憂。該社論稱,中美防長的記者會上,各種衝突、指責、戰爭等刺激性詞彙頻繁出現,這可以被看做中美對東北亞軍事主導權的爭奪變得更加激化。韓國《東亞日報》稱,中美正在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此次哈格爾在日本聲稱支援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並與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擁抱顯示親密,但這實際上正反映了美國面對中國崛起,不得不借助日本力量共同遏制中國的現實。中美之間的爭鬥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古希臘雅典和斯巴達間的關係,雅典實力的增長引起斯巴達的恐懼,結果健康的競爭關係演變成血鬥,最終兩敗俱傷,整個希臘被馬其頓帝國吞併。

  在近來因克裏米亞問題與美國激烈交鋒的俄羅斯,“俄羅斯之聲”9日以“中美兩軍:舉止禮貌但警告嚴厲”為題的文章稱,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華,中方給予特別的禮遇。但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美兩國國防部長的相互“攻訐”成為五角大樓老闆訪華中的標誌性事件。俄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表示:“本次訪問的基調應在於,美方試圖將中國從俄羅斯身邊拉開,因此,哈格爾向中國提議拓寬軍事合作,搞包括海上軍演在內的各種演習。看來,中國已經給美國清晰的回答,即與俄羅斯的關係對其來説是關鍵性的,不會有任何倒退。對於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5月會晤來説,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背景。”

  9日,尚在中國的哈格爾一行再次體會了中方的“坦率”。當天,中國外交部與國防部先後對美提出批評。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見香港民主派人士表示,任何外國勢力不得干涉香港政制發展,中方敦促美方停止以任何形式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則就美國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確認《與臺灣關係法》重要性和向臺轉讓海軍艦隻”議案表示,中方要求美方充分認識到上述議案的高度敏感性和嚴重危害性,停止售臺武器。

  正是由於近期美國在幾乎所有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上都毫不掩飾地“敲打”中國,有分析認為美中關係讓人聞到一股山雨欲來的味道,甚至即將迎來一場衝突。但香港《經濟日報》9日社論認為,中美針鋒相對的背後未必意味著美國要讓日本繼續挑釁北京,蓄意令東海升溫。文章稱,哈格爾訪華的整體氛圍並不差,雙方都釋放了善意,美國近來因克裏米亞問題灰頭土臉,對華擺出強硬姿態是要在國際舞臺挽回些面子。

  中美間究竟是“友貴直”還是“敵意濃”,分析家們見仁見智。中國學者金燦榮説,無論如何,哈格爾訪華最突出的特點是中美雙方對不滿不再遮遮掩掩,變得更坦率了,説明兩國關係更平等、更成熟了。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説,對哈格爾此次訪華總體應給予積極評價,訪問對增進兩軍建立透明、開放的關係是有幫助的。但美國有説一套做一套的傳統,其亞太戰略也不透明,我們應時刻保持警覺。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資深媒體人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這次哈格爾出訪中國的表現雖然有些強硬,但並不一定代表美國對華政策發生變化。他説,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而且中國核心利益的範圍越來越大,本來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現在擴展到釣魚島、西藏等問題。美國對此不僅表示不滿,也充滿警戒和擔心。

  美國《外交政策》8日一篇文章似乎很能展現美國充滿想像力的擔憂。這篇題為“中國也許實際上想佔領日本西南島嶼”的文章説,中國拿下釣魚島只是餐前的開胃菜,中國更想要拿下琉球群島,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文章説,雖然這意味著美中爆發全面戰爭,但這擔憂也許並非那樣瘋狂,而日美要全力阻止它變為現實。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