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安倍何談“領袖”

時間:2013-10-30 15:23   來源:國際線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本今後將在亞洲發揮更強大的領導作用,他希望日本成為“亞太地區安全領域的領袖”。

  一個國家謀求在地區和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本無可厚非,然而,由一個對鄰國無誠信、對歷史無擔當、對右翼無底線的政客領導的政府,居然聲言要做“安全領域的領袖”,實在無異於政治囈語,貽笑大方。

  無信者何談“領袖”?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在國與國的交往中,誠信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恰是安倍政府所缺。

  例如,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近代以來被日本非法竊取。中日邦交正常化時雙方同意將這一問題留待以後解決,這一重要諒解也成為40多年來中日關係保持正常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安倍上臺後卻對此矢口否認。

  此外,安倍還在中日關係上扮演“兩面派”:一方面宣稱謀求與中國對話,另一方面又在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宣稱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無信無義可見一斑。

  無歷史擔當者何談“領袖”?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文過飾非只能錯上加錯。不幸的是,後者正是安倍政府對待侵略歷史的態度。

  從“侵略無定義”論,到揚言修改關於慰安婦的“河野談話”,從“815”戰敗日講話只字不提“不戰誓言”,到縱容政府要員參拜靖國神社並三次“解囊獻祭”,安倍的扭曲史觀不僅在韓國、中國等周邊國家激起義憤,更令世界為之側目。美國《華爾街日報》曾警告説:“日本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安倍的‘可恥’言論會使他的國家在國外失去朋友。”

  對右翼無底線、窮兵黷武者何談“領袖”?

  安倍上臺後,在右傾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否認歷史,挑起領土爭端的真正用意,在於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重獲發動戰爭的權利。上任以來,安倍在防衛方面採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舉措,如增加防務預算,頻頻檢閱自衛隊,發狠話要擊落中國無人機等,不一而足。就在本月中旬,日本政府決定把“根本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寫入將於年底獲得內閣會議批准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被外界普遍視為右翼勢力軍事訴求的最新表現。

  安倍的言行表明,所謂“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的領袖”,謀求的不過是在東亞乃至亞洲霸權的一己之私。在當今謀和平、求穩定、促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安倍的圖謀是逆流而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國所以能在地區或世界發揮“領袖”作用,實力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還是對世界的一份責任。當“領袖”需要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樹立威信,而不是靠妄言,靠自封。

  奉勸安倍,多“栽花”、少“栽刺”,多反省歷史,少興風作浪,如此方能贏得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信任,這比沉溺于當“領袖”的春秋大夢來得更靠譜。(任海軍 李學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