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才是打敗日本的決定性力量

時間:2013-09-03 13:29   來源:環球時報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週年紀念日。關於抗日戰爭的勝利,過去有一段時間,國共兩黨相互貶低在抗戰中的作用和地位,國民黨宣傳共産黨開展的敵後遊擊戰爭是遊而不擊,共産黨則説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後摘取抗戰果實,日本好像是自動投降。這一觀點現在雖然已經不怎麼提了,但是,社會上還存在著誇大國民黨正面戰場作用,貶低共産黨敵後戰場作用的觀點。

  同時,社會上還有另外兩種觀點,一是“屈原論”,日本戰敗投降決定性因素是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兩顆原子彈以及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二是“蘇武論”,由於蘇聯在日本窮途末路之際,突然出兵中國東北,消滅了具有戰鬥力的日本關東軍,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無論是“自動論”、“屈原論”還是“蘇武論”,不符合歷史事實,不僅極大地貶低了中國抗戰為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作用和地位,更否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近代,日本曾經發動了14次對外侵略戰爭,其中十次將侵略矛頭直指中國,給中國造成了空前的民族災難,尤其是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31年-1945年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多次侵略,中華民族從未屈服,從未停止反抗,尤其在1931年-1945年14年抗日戰爭中,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及其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在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據統計,僅在八年全面抗戰中,中國軍隊進行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鬥近20多萬次,殲滅日軍150多萬人,到抗戰結束前,中國牽制了日本近70%的陸軍和近1/3的海軍,128萬多日軍向中國投降。

  正是中國人民堅持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最終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迫使日本投降。中國在戰爭期間參加了開羅會議,與美、英共同發表了《開羅宣言》;與美、蘇等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9月2日參加日本向同盟國簽字投降儀式,以及1945年9月9日日本單獨在南京向中國簽訂投降書。上述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明,中國是打敗日本最主要的力量,中國是徹底的抗戰勝利者。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通過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發表否認歪曲美化侵略歷史言論等行為,妄圖推翻二戰侵略事實,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公然為軍國主義招魂。尤其在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安倍重新執政,日本在歷史修正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肆意踐踏國際正義和良知,傷害中國等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引起亞洲各國、國際社會以及日本各界有識之士的高度警惕和嚴厲譴責。

  日本否認侵略歷史和挑戰國際正義,有三個主要目的,一是否認侵略歷史,企圖推翻戰時和戰後的國際條約、法規和國際審判,擺脫戰敗國身份;二是推卸戰爭罪責,否認侵略罪行,推脫髮動侵略戰爭的責任;三是改變加害者角色,通過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和所謂終戰紀念日大型集會,將加害者歷史記憶轉變為受害者歷史記憶。日本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它根本不認為戰敗于中國,而是敗于美國和蘇聯。因此,日本對中國、韓國等周邊受害國更加肆無忌憚,否認侵略歷史的言行愈演愈烈。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必須以勝利者的姿態,應該在每年的9月3日舉行活動,隆重紀念抗戰勝利,大力宣傳中國是抗擊日本、打敗日本的決定性力量的歷史事實,應摒棄歷史虛無主義,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歷史,學習歷史。我們還要與周邊國家甚至世界其他國家建立維護歷史事實、維護二戰成果、反擊日本否認侵略歷史的聯盟。例如,聯合國際二戰題材類紀念館,發起成立協會,在歷史研究、相互辦展等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反擊任何否認二戰歷史的言行,攜手維護二戰勝利果實和戰後國際秩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作者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