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執意打擊敘利亞為哪般?

時間:2013-09-02 15:35   來源:新華網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8月30日説,尚未就對敘動武作出最終決定,正考慮採取“有限和小範圍行動”。多數盟國明確表示不會參加,只有法國表示將參加對敘軍事行動。美國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對敘採取單邊軍事行動?10年前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法國如今單獨支援美國背後有何意圖?國際國內專家對此作出解讀。

  政策轉身

  美聯社8月30日説,奧巴馬即將成為30年來首位在沒有廣泛國際支援或以直接保護美國公民為目的而打擊一個國家的美國領導人。

  報道説,對敘動武是奧巴馬在政策上的一次轉身。他在競選總統時承諾,憲法規定,在不涉及阻止對美現實或迫近威脅的情形下,總統無權單邊授權採取軍事打擊行動。

  可是,奧巴馬去年稱,視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跨越“紅線”之舉,將促使美方強烈反應。如今,奧巴馬就“紅線”“擂響戰鼓”,只得到法國一國響應。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退役陸軍准將查爾斯布勞爾説,沒有盟國廣泛支援,“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的本質必須非常非常清晰”,才可授權動武。

  歷史上,老布希和克林頓時期對伊拉克動武,多數獲得聯合國授權;小布希執政時打擊伊拉克獲得數十國支援,共有4個國家參與行動。少數幾次,美國採取單邊軍事行動,僅為應對美國受到的襲擊和直接威脅。

  這些行動包括1986年時任總統裏根下令空襲利比亞,以報復卡扎菲下令襲擊柏林一家歌舞廳,造成2名美軍士兵死亡、79人受傷;3年後,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在巴拿馬城遇襲身亡後,老布希下令入侵巴拿馬;1998年,克林頓下令打擊“基地”組織在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基地,以報復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遭炸彈襲擊,數百人傷亡。

  借敘提氣

  研究美國內政的學者認為,奧巴馬政府“人權外交”政策和陷入內政泥潭,促使美國這次對敘利亞動武。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説,奧巴馬政府外交團隊成員,如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和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都傾向於“人權外交”政策。

  刁大明説,賴斯曾擔任主管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長期關注難民、種族滅絕等問題,是一名“人權鼓手”;上任以來,國務卿約翰克裏訪問中東地區多達6次。“由此不難理解美國借化學武器問題打擊敘利亞”。

  刁大明説,在第二任期,奧巴馬政府支援率不高,能夠推動的國內議題有限,因此需要借助敘利亞問題提升自身影響力。

  刁大明説,雖然標榜結束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但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仍然拿不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