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今天到

時間:2013-06-27 13:20   來源:國際金融報

  6月27日,韓國總統樸槿惠開始就任後的首次中國之行。中國是樸槿惠繼美國之後出訪的第二個大國,也是她擔任總統後出訪的首個亞洲國家。

  或簽一系列文件

  訪問美國後接著訪問中國,這種安排打破了歷任韓國總統就任後“先日本,再中國”的慣例。樸槿惠日前表示,此次韓中首腦會晤意義重大,“韓中兩國都實現了政府換屆,最近包括朝鮮半島局勢在內,政治和經濟各方面都處於最重要時刻,這種情況下舉行韓中首腦會晤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中國與韓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上一個新臺階,“樸槿惠訪華期間,兩國可能發表新的共同文件,從較大框架來説,雙方要建立一系列的戰略溝通機制,韓中關係已經到了可以建立這些戰略溝通機制的程度。”朝鮮半島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説,此訪將開創兩國關係發展史上的新時代。“由此可看出對華關係在本屆韓國政府外交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因為中韓貿易對韓國經濟的重要性,也是看重中國在朝鮮半島局勢、東北亞安全、亞太事務中的重要分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

  共有10名官員陪同樸槿惠,部長級官員包括外交部長官尹炳世、産業部長官尹相直,其他官員多是韓國在東北亞地區事務上的主要負責人。

  東北亞格局將變?

  中國成為韓國除美國外的第一大戰略合作夥伴,受到冷落的日本會怎麼想?

  “日本與韓國關係非常不融洽,特別在安倍晉三領導下,右傾嚴重,日本對於中國與韓國的日益密切毫無辦法。” 張璉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上海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崔志鷹也同意張璉瑰的看法,他進一步補充到,即使日本示好,樸槿惠也不可能與日本的關係有太大突破,“日本右傾化趨勢明顯導致日韓兩國在歷史遺留問題、領土爭端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少韓國百姓對日憤慨。因此樸的外交政策受到內政影響,即使安倍上臺後多次向她拋出橄欖枝,她也‘無動於衷’,是為順應民意。”

  將亞太地區作為重點戰略佈局的美國,對於東北亞地區韓國與中國的“親密關係”會如何反應?

  “美國並不會在意,而且中國與韓國的一致意見,可能符合美國的利益,例如,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上,中國與韓國的合作就對美國有利。”張璉瑰分析。

  自貿協定迎來機遇

  樸槿惠此次訪問中國被分析為“率史上最大經貿團”,因為根據韓國官方公佈的名單,此次隨樸槿惠訪華的經貿代表團人數為71人,而樸槿惠5月訪美時隨行企業家也不過52人,2008年中韓貿易最火熱的時候,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首次訪華經貿代表團也只有30多人。

  經濟使節團包含了韓國經濟界最有影響力的官員和企業代表。其中,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發言人金杏26日特別介紹,執政黨新世界黨議員鄭夢準和趙源震將以“特別隨行人員”身份陪同總統樸槿惠。其他經濟代表頭銜也不小,其中包括4個經濟團體會長: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孫京植、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會長許昌秀、貿易協會會長韓德洙、中小企業中央會會長金基文。另外,各大企業領袖也來自韓國最具壟斷性的大型企業: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會長鄭夢九、LG集團會長具本茂、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現代集團會長玄貞恩、浦項制鐵株式會社會長鄭俊陽等。

  “相比于美國,中國對於韓國經濟貿易的重要性顯然要高得多,這是不言而喻的。”張璉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韓國與美國早已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作為比美國更重要的貿易夥伴,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可能還有許多不同行業的不同意見需要協調。不過,樸槿惠時期的韓國,明顯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

  此前分析稱,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是樸槿惠此次訪華的重頭戲,有望在此次訪華中獲得重大突破。那麼,簽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是否指日可待? 還言之過早。“樸槿惠訪華只是在戰略方向上的討論,談論大方向、大原則,不會具體到某些條款。” 張璉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