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計劃 誰更應表達不滿?

時間:2013-06-25 14: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棱鏡”計劃爆料人愛德華斯諾登已自行離開香港。在處理斯諾登的問題上,香港特區政府的做法符合相關法律,而中國中央政府一貫尊重香港特區政府依法辦事。媒體報道,美國白宮對香港特區和中國政府允許斯諾登離境表示不滿和“強烈反對”。這種不滿和反對,中國沒法接受。 

  據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和斯諾登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網路和通信系統,開展了長達15年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入侵、攻擊、竊取、監視等行動。美當局不但不作出解釋和道歉,卻反而對香港特區依法所辦之事表達不滿。偷了東西遭曝光,強盜非但沒有歉意,還對被偷者的合法行為表示不滿(甚至栽贓)。這種邏輯大概不是大國應該奉行的國際原則吧? 

  長期以來,在其媒體、企業代表、學者、政府官員的口中,美國似乎成了網路安全“最大受害者”。為此,今天指責這個國家,明天譴責那個組織成了美國家常便飯,尤其是對中國的責難咄咄逼人。直到本月,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斯諾登出走香港,美國的謊言才被戳穿。 

  隨著“棱鏡”內幕逐漸揭開,越來越多事實證明:中國才是網路攻擊的極大受害者。長期以來,國人對美國攻擊中國網路雖有一定認識,但從未意識到情況如此嚴重!更無法容忍的是,美國一面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路入侵,盜取政治、經濟、技術、軍事情報,另一面卻在國際上頻頻拿“中國駭客”説事,在缺乏實證的前提下,造謠中傷中國政府和軍隊,抹黑中國形象。 

  強大的技術優勢為美國的網路攻擊提供了後臺。其自恃對電腦的核心硬體、作業系統、網際網路技術標準和協議的開發制定等核心智慧財産權握有控制權,熟知軟體漏洞,對他國發動網路入侵和情報盜竊有恃無恐——似乎別國也很難抓住實證。 

  人權和自由的“道德居高臨下感”為美國提供了外衣。美國口口聲聲要當21世紀世界的領導者,在人權等方面指責他國,但行動上卻不思率先垂范,維護網際網路的國際安全,其情報機構甚至置本國憲法和基本國際法于不顧,不但對他國發動網路攻擊,而且對本國公民的電話和電子郵件也進行偷窺,對盟國公民的電話和電子郵件實施監控。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已經從“人權榜樣”蛻變成個人隱私“竊聽者”、國際網際網路的集權“操控者”和對他國網路的瘋狂“入侵者”。全世界都記住了愛德華斯諾登,正是他的勇敢無畏,撕下了華盛頓道貌岸然的面具。 

  正如美聯社社長普魯伊特警告美國人那樣:“面對一個過於喜歡搞秘密行動的政府,我們必須保持警惕。”“棱鏡門”也同樣鄭重警告國人和全世界:必須放棄幻想,保持長期警惕。(王新俊 作者為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員)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