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拍電影 相互學習借鑒

時間:2013-05-28 14:55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中美合拍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業界的熱門話題,也成為好萊塢搶灘中國電影市場的象徵。如今,好萊塢的許多編劇、導演、製片、演員已將逐夢的腳步邁向古老的東方。

  中美合作拍片無疑為中國電影界提供了向好萊塢近距離學習的寶貴機會,但一部部有著或多或少中國元素的合拍電影,能否成為在海外推廣中國形象、提升中國軟實力的有效載體呢?中美合拍電影的未來方向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好萊塢資深華裔電影人楊燕子女士。

  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楊燕子第一次來到中國。後來在MCA環球電影公司任職的她,把《愛情故事》、《羅馬假日》等好萊塢電影帶到了中國,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引進的首批好萊塢電影。近年,她又導演了《紐約客@上海》等美中合拍影片。

  “最近我聽到一些説法,認為中國2012年擴大了美國電影的進口配額後,美中不再需要合拍電影了。我覺得這種説法並不合理。 ”楊燕子錶示,美中兩國電影界是很好的相互學習對象,中國需要美國,美國也需要中國。

  在楊燕子的眼中,中國電影市場不僅很大,而且會越來越強。美國的電影市場發展雖然成熟,但增長空間有限。好萊塢電影人有時想得很簡單,他們覺得現在有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好萊塢的影片自然在中國會很賣座。實際上沒那麼簡單。尤其是2013年,中國國産中小成本電影抗衡好萊塢進口大片的情況比比皆是,好萊塢影片已經不能像幾年前那樣容易滿足中國影迷的口味了。從這一點來説,好萊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與中國電影界深度合作,共同製作兩國影迷都歡迎的高水準電影作品。另一方面,好萊塢的優勢在於世界範圍內的品牌效應、大量優質的影視明星、成熟完善的産業鏈條,中國電影産業有很多需要學習和借鑒好萊塢的地方。

  楊燕子説,美國電影人在運用特技上也頗富經驗,現在也有很多中國公司有意購買美國的特技公司。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小馬奔騰)就是其中的先行者,2012年率先收購了全球最頂尖的影視特效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獲得了其核心資産及多項核心技術。

  小馬奔騰副董事長鐘麗芳女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當下的中國電影産業來説,合拍是非常必要的製作模式。一個很明顯的優勢是,合拍電影能夠順理成章地進入合作方所在國家的電影市場,其潛在的影迷基礎和票房規模顯而易見。但合拍電影的要求也很高,每個國家對於合拍電影有著各自獨特的政策和要求,只有各方深度合作、坦誠相待,而且滿足所在國家對於合拍電影的規格要求,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合拍電影。這也從客觀上要求合拍各方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優勢,提高影片製作水準,精益求精。

  鐘麗芳告訴本報記者,中外合拍電影可以利用國外先進的特效技術,結合本土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題材,很容易吸引影迷。同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在提高,有著中國元素和中國面孔的電影,也是世界影迷的“佳肴”。

  電影,被喻為“裝在鐵盒子裏的大使”。的確,電影對於推動對外交流,宣傳國家形象,增進世界對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了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鐘麗芳告訴本報記者,數年前與某外國電影公司合作時,對方技術人員帶著裝滿生活用品的大行李箱來到中國,甚至還有肥皂。一問才知並非潔癖,而是擔心在中國買不到肥皂!

  近幾年來,中外合拍電影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從單一的武俠古裝轉向現實劇情題材,從過去由外國電影公司主持合拍轉向越來越多的“以我為主”。這一變化,鐘麗芳都看在眼中。“畢竟,中國題材是我們中國電影公司最擅長的。廣闊的市場、充足的資金、富有經驗的團隊,再加上合作的誠意,合拍電影必將為中國電影做大做強做出貢獻。”

  楊燕子認為,中外合拍電影的過程,可以讓中國電影人揣摩運用電影語言描寫和表達中國,學會把中國的文化、風俗、社會、人際關係,以吸引外國人的題材和方式呈現出來。對於進軍世界影壇的中國電影人來説,找準講故事的切入角度是第一位的。

  她表示,中國人一貫聰明好學,願意抓住一切機會開闊視野,放眼世界。中國電影也是這樣,在與外國合拍電影的過程中,中國電影産業發展越來越完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