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眾漁民要求菲律賓償還血債 美國係菲後臺

時間:2013-05-14 13:37   來源:環球時報

數百名憤怒的臺灣民眾13日來到“菲駐臺代表處”外進行抗議示威。

數百名憤怒的臺灣民眾13日來到“菲駐臺代表處”外進行抗議示威。

  菲律賓對臺灣就漁民被打死事件的警告虛應故事,甚至不理不睬,讓臺灣更加難堪。臺灣島內的激憤情緒5月13日繼續上升。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臺灣“全國漁會”13日總動員,400多名漁民前往“立法院”陳情,要求菲律賓償還血債。國民黨“立委”蘇清泉稱,菲律賓20多年來“在臺灣的頭上尿尿”,已有20多人喪命,一定要血債血還。屏東縣琉球鄉長蔡天裕稱菲律賓是“土匪國家”,呼籲向菲律賓宣戰,把所有漁船武裝,跟菲律賓拼。當天,還有數百民眾到菲駐臺代表處外進行抗議,並焚燒菲國旗。

  臺灣《自由時報》稱,臺軍已計劃組艦隊大規模護漁,萬一台菲再爆發海上衝突,就算菲律賓海空軍盡出,也絕非臺軍對手。對於菲國海軍,臺軍將領慣用“三流海軍”形容,因在一級作戰艦上的數量,臺菲不僅呈現26:2的懸殊對比,菲律賓僅有的兩艘老舊漢密爾頓級巡邏艦服役已45年,連攻艦導彈都沒有。空軍方面,菲律賓更無正規空軍可言,原有的F-5A型戰機已全數除役,目前僅剩下20架服役已達50年的OV-10野馬輕型攻擊機,和臺灣空軍擁有300架較先進戰機相比,更完全無對戰之力。

  不過,《自由時報》同時認為,就算菲國軍力非臺灣對手,但背後同樣有美國力挺,處理臺菲關係的政治複雜度,遠高於簡單的軍事較量,透過軍事力量對菲武嚇示威,能做的空間恐怕很有限。

  實際上,菲律賓軍力和國力雖然被鄰居們小瞧,但它卻是東南亞最敢於在與鄰居們的衝突中搶先出手、並保持強硬的國家。2007年1月,臺東籍漁船“滿春德號”曾遭菲律賓海岸警隊開槍射擊,船長陳安老不幸中彈身亡。2010年8月,香港遊客在馬尼拉市被菲前警察劫持,菲警方實施突擊解救行動,導致8名香港遊客死亡,6人受傷。菲律賓至今拒絕道歉。2012年中菲南海爭端,菲律賓是挑事者,它的執法船要在黃岩島海域抓扣中國漁船。今年2月,數百名菲律賓武裝分子衝入馬來西亞沙巴,菲外交部則跟進聲稱,菲政府並未完全放棄對馬來西亞沙巴州的聲索。

  美國的支援被認為是菲律賓強硬的原因之一。臺灣漁民被槍擊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國務院的表態是,敦促所有各方確保海上安全,保持克制,避免採取令該地區緊張升級的行動。“美國之音”13日報道“亞太地區海事糾紛爭議升級”的文章不提菲律賓的強硬舉動,反而稱亞洲各國正展開海軍擴建,中國是這場較量的領頭人,中國東海和南海海域的紛爭隨時有可能升級成為國際性的全面海上危機。

  但宋曉軍認為,菲律賓的背後固然有美國支援的因素,但這並非關鍵所在,而是菲律賓的決策層素質使然。菲律賓的政治決策層不具備國際戰略大視野,更難讓菲律賓政府具備國際水準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戰略。宋曉軍説,菲律賓的政治階層的表現不只是“幼稚”,而是“粗蠻”。

  有菲律賓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律賓海岸警隊橫行霸道已久,臺漁民在巴士海峽捕魚時遭遇菲方扣押,多數以“罰錢”了事。菲律賓海岸警隊食髓知味,始終認為臺灣可欺。在黃岩島爭端之後,大陸漁船有艦船護航,菲海岸警隊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通過“扣押漁船”發財,因此這次碰到臺灣漁船就借機發泄不滿。而阿基諾三世為強化對領海的主權聲索,就算明知是理虧大概也不會向臺低頭,公開道歉。【環球時報駐菲律賓、泰國、英國記者 黃棟星 于景浩 孫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邱永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