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論”2.0版本:駭客攻擊議題是如何誕生的?

時間:2013-03-28 15:35   來源:新華網

  從上個月開始並持續至今,美國奧巴馬政府聯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商業媒體以及曼迪昂特網路安全公司,共同推出了2.0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將關注的重心轉到了虛擬空間,全面升級了中美之間的舊有分歧,污衊中國政府有意對美國展開駭客襲擊,宣稱中國威脅西方跨國公司智慧財産權與國家核心基礎設施。

  由於網際網路已經跟電網、核設施、金融體系、醫院、航空等重要設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同時駭客攻擊議題屬於民眾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議題,故而極其容易受到媒介和政客操弄,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指控能夠引起廣泛的社會聯想,進而有助於打造一種新奇、逆向、廉價、具有較大戰略縱深的中國威脅論。不論是以前的既有版本,還是新版本,中國威脅論在本質上都是一種“威脅中國論”,經常服務於鼓吹國內部的政治需要。

  奧巴馬政府以“空手套白狼”的戰術,製造中國駭客攻擊議題,將中國樹立為假想敵,存有多個戰略目標,其中之一是迎合商業媒體炒作,探索凝聚美國民心的新路徑,消弭民主、共和兩黨在一系列議題上的尖銳對峙。其他關鍵原因還包括維護美國谷歌、蘋果、微軟、思科公司等資訊經濟主力軍的利益以及維持美國對網際網路核心資源的壟斷。

  美國的政治動員通常採用參照物、假想敵模式,通過商業媒體的煽風點火,刺激本國民眾的想像力。本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第一任期內曾經非常精確地向美國公眾闡釋了中國是誰。2010年12月6日,奧巴馬在北卡羅來納州一所社區大學演講時宣佈美國正在經歷新的“衛星時刻”。奧巴馬歷數中國在教育、科研、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將這些成就比作前蘇聯1957年發射人類首枚人造衛星,認為正是當年的“衛星時刻”給美國敲響警鐘,促使美國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終於超越了前蘇聯,開闢了朝氣蓬勃的資訊産業。

  面對中國這個強大的後起之秀,奧巴馬認為美國迎來了新的“衛星時刻”,呼籲民主、共和兩黨之間擱置分歧,像當年那樣團結一致,加強對教育、科研創新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我們在這個時刻面對的最重要的競賽並不存在於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之間,而是存在於美國和全世界經濟競爭者之間。我們必須花時間來思考這場競賽。” 中國話題是號召兩黨團結和凝聚美國民心的工具。在這方面,時任國會參議員約翰克裏(現任國務卿)跟奧巴馬總統的思路完全相同:共和黨人的立場純粹是無稽之談,我們在經濟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兩年前,中國生産的太陽能電池板佔世界5%,今天他們佔到60%。我們甚至還沒有入局,卻是我們五十年前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瞭這項技術。世界上這個領域的十大公司沒有一家是美國的。這是我們的恥辱。”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