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未來成色更好

時間:2013-03-27 13: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金磚國家作為重要的經濟學概念,由高盛公司首次提出。2003年高盛公司在有關報告中預言,金磚四國將於2050年獨領世界經濟風騷。現在事實證明,這個預測太保守了。

  和12年前相比,金磚國家佔世界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增加了2.5倍,總量超過全球的1/5。貿易總量增加了2.2倍,佔全球貿易總量的1/6。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金磚國家的GDP總和將於今年同美國比肩,而12年前這一數字只有27%。

  金磚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有力促進了世界的發展。本世紀前10年,金磚國家平均增長率超過8%,遠高於發達國家2.6%的平均增長率,也高於4.1%的全球平均增長率。而金融危機爆發後,金磚國家表現出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IMF數據顯示,近3年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40%、34%和79%。

  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使金磚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金磚國家悉數成為20國集團成員。IMF改革後,金磚國家在IMF的投票權接近重大問題上擁有否決權的15%份額。尤其是金磚合作機制的建立,為金磚國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協調行動,共同對外發聲,提供了重要的平臺。金磚國家已成為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前一段時間,金磚國家在經濟發展和合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國際輿論也出現了諸多關於金磚是否“褪色”、金磚國家能否持續合作等負面猜測。但是事物發展從來都是起起伏伏,每一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成果,每一階段也會有每一階段的挑戰。俄羅斯産業結構較單一,市場化程度不高;印度過於依賴服務業,工業化程度不高;巴西和南非的收入分配問題尖銳,對自然資源依賴過重;中國面臨國家發展模式的關鍵轉型。而且金磚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程度各異,利益訴求必然不盡相同,因此,金磚國家經濟發展上出現一些調整,協調上出現一些分歧,在所難免,這些不過是成長中的煩惱罷了。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我們用長遠視角去觀察“金磚”時,會看到“金磚”是應運而生,是順勢成長,前景不容置疑。金磚國家國土面積佔世界總面積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42%,經濟結構以實體經濟為主,工業化、城鎮化方興未艾,內需增長強勁,沒有理由不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世界加油站的俄羅斯、世界辦公室的印度、世界原料基地的巴西、非洲橋頭堡的南非,互補性強,沒有理由不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成為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訴求的大背景下,作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成員和代表,金磚國家必然會加強合作,為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爭取更多發言權和決策權。

  “金磚國家的基調就是這個時代的基調。”首創“金磚”概念的高盛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對“金磚”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最好的詮釋。

  第五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正在南非德班隆重舉行。與會各方將在政治、經濟、金融、貿易、發展等各領域展開全方位協調與務實合作。其間,金磚國家領導人還將與非洲領導人展開對話,金磚國家與非洲這片充滿希望大陸的合作將日趨密切。

  應該説,“金磚”的發展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有強大的生命力。“金磚”未來不是夢想,而是現實。 (秦宏 特約評論員、國際問題專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