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奧巴馬第二期時政綱領——綿裏藏針

時間:2013-01-23 13:31   來源:國際金融報

  ● 希望未來4年能在內政方面有所建樹

  ● 大肆抨擊共和黨,把寶押在支援者身上

  ● 外交政策未作過多闡述,卻句句有“內涵”

  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20日完成就職法定程式並宣誓就職第57任美國總統後,于當地時間1月21日中午12時在國會山發表就職演説,闡明第二任期執政綱領。在就職演説中,奧巴馬不忘列出自己過去4年取得的成就,希望未來4年能在內政方面有所建樹,如控槍、氣候變化、移民改革和推進醫改等方面。

  聚焦五大話題

  “隨著時間的改變,我們必須學會用新措施迎接新挑戰,我們的個人自由是建立在一系列行動之上的。”奧巴馬呼籲美國民眾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珍惜現有的一切。

  在施政層面,奧巴馬延續了他在競選期間的調子。他重申將用新觀點與新技術改革政府、稅制和教育,但降低醫療成本和削減聯邦赤字只能通過平衡方式進行,以實現經濟公平、扶助中産階級和加強社會保障。

  而當奧巴馬將“同性戀”這一敏感話題帶入演講時,現場歡呼聲不斷。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就職演講中認可同性婚姻的總統,奧巴馬表示,“同性戀兄弟姐妹應在法律的框架內得到平等的對待”,而且如果人人真正生而平等,那麼“彼此許下的愛也必須平等”。

  移民改革是奧巴馬著重強調的一點。奧巴馬稱,雖然移民改革挑戰巨大,但只要很多人仍把美國視為“希望的樂土”,美國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容納勤奮上進的移民,並幫助他們找到工作,而不是簡單地把他們驅逐出境。

  槍支管控也是奧巴馬此次任期逃不掉的話題。奧巴馬稱,“國家必須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如果他們無法永遠遠離傷害,我們的控槍使命就不會結束”。然而,國會共和黨和民主黨內的一些議員都非常反對奧巴馬近期宣佈的控槍新計劃。如要完全通過控槍案,阻力非常大。

  雖然在競選過程中沒有過多地提及氣候變化和新能源改革計劃,但是奧巴馬在就職演講中指出,“我們將對氣候變化的威脅作出反應,如果還不採取行動來減少野火、乾旱、風暴帶來的致命威脅,美國最終會辜負自己的子孫後代。”奧巴馬也承認,“在化石燃料還左右工業生産的時代,可持續能源計劃的推行的確存在很多困難。但美國不能因此抵制變革,我們必須成為新能源計劃的領導者。”

  避談兩黨合作

  在第一任期內,美國國會兩黨關係僵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尤其在債務上限、開支削減等問題上不斷擦槍走火。儘管外界認為,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中,搞好與共和黨的關係是重中之重,但在就職演説中,奧巴馬卻並未伸出橄欖枝,相反,他還對共和黨進行了抨擊。奧巴馬説,“同胞們,今天我在你們面前誦讀的誓詞以及本屆內閣成員誦讀的誓詞,都是與上帝和國家,而不是與政黨和派別締結的誓約。”不僅如此,奧巴馬在演講中至少10次抨擊保守派觀點,其中包括對氣候變化的否認、對社會保障的攻擊、對新能源投入的質疑和對戰爭政策的支援。

  多方資訊顯示,奧巴馬有意延續在競選期間通過推動《美國就業法案》發動民眾、構建支援者聯盟的做法,通過鼓勵支援者參與政策過程,對國會共和黨人持續施壓,盡可能迫使對方讓步。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有風險,因為共和黨仍控制著國會眾議院,還可以通過阻撓議事等手段在參議院與民主黨對抗。奧巴馬若完全無視他們的訴求,既不明智也不現實。

  對於奧巴馬的就職典禮,共和黨人也以實際行動表示了不待見。1月21日,住在華盛頓的共和黨人紛紛選擇出城。一名共和黨人説,“對於奧巴馬和支援他的人來説,今天是值得慶祝的好日子。但對於我們這些不支援奧巴馬的人來説,則有更好的地方可去。”

  簡述外交政策

  此前,有歷史學家分析,歷任美國總統若想流芳百世,往往會以外交政策為施政焦點,然而,讓外界出乎意料的是,奧巴馬在就職演説中僅用了一段話對未來4年的外交政策進行了概括。

  首先,奧巴馬稱,“在與其他國家出現不同意見時,我們應該拿出勇氣去和平解決問題。這樣做不是因為我們在危險面前顯得很天真,更不是因為我們害怕投入太多而陷入更持久的懷疑和恐懼當中。”《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這一觀點是對美國外交政策最實質性的表示,明確闡述了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

  其次,“美國將繼續在全球每個角落建立強大的聯盟,我們會繼續更新以往的盟友並爭取擴大美國在海外管理危機的能力。如此下去,相信沒有一個國家能超越美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時擁有的舉足輕重的分量”。媒體分析稱,奧巴馬的這一觀點意在強調,美國會著力推進“重回亞洲戰略”,遏制中國崛起。

  最後,奧巴馬直言,“美國將支援全球各地的民主運動,不管是亞洲、非洲或中東地區。”美國媒體評論説,過去4年的經歷與當前不同的國際環境讓奧巴馬意識到美國影響力的局限性,從而將注意力轉向國內。這種做法參照了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第二任期的對外政策,即通過重整美國國內經濟與社會,積蓄力量,重建其在世界上的影響與形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