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女高中生屢屢在網際網路上被騙財騙色

時間:2012-12-14 14:53   來源:人民網

  日本新華僑報網今天發表蔣豐文章《日本女高中生成網際網路上待宰羔羊》。全文如下: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上網變得越來越快捷。擁有上網等功能的智慧手機在日本廣泛普及。也讓人們越來越便利。特別是近年來,日本高中生對智慧手機的喜愛與日俱增。然而,日本一家軟體公司的調查卻顯示,網際網路、智慧手機在給孩子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危險,很多人因結交網友帶來麻煩。

  近年來,能上網的智慧手機快速浸透進日本女高中生之中。開發面向未成年人網路過濾軟體的“數位藝術”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和一年前相比,日本女高中生使用智慧手機的比率從20.9%一下子增加到了65%。因為用智慧手機可以上網,所以情竇初開的許多少女們很容易對在網上結識的陌生人産生興趣。

  許多在網上游蕩的少女們經常在想——“真想去見見本人”。與網友見過面的女高中生,佔到了女高中生總數的53.1%。不少女高中生因為寂寞等原因,開始對在網路上結識的網友産生依賴感,為此早戀、未婚先孕的女高中生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很多人被騙去賣淫和拍AV。網路已成侵害未成年少女犯罪的溫床。

  日本女高中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很多人在對網友毫不了解的情況下,就上當受騙。據報道,一位山梨縣的16歲高中女生,和一位網友認識才一週就到對方家裏去玩,誰知“不知喝了什麼東西,頭暈暈乎乎的就被……”。此後,對方還拍攝了她的裸照相要挾,直至將其變成了“性奴。

  還有一位青森縣的高三女生,在網路上聯繫後,誤信一位自稱“娛樂事務所負責人”的網友,不僅偷家裏的錢去交“選美”報名費,最後還被對方以 “檢驗一下資質”為由多次騙姦。最為惡劣的是,由於未採取任何措施,該女生懷孕後去找對方,居然發現“人去樓空”。此類事件在日本全國屢屢發生。

  日本“數位藝術”公司的調查顯示,和網友見過面的女高中生中,31%的人不知道“對方所居住的地區”,30.6%的人不知道“對方的年齡、出身情況、家庭組成和環境”,還有55.3%的人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工作單位、學校的名字”等。這些數字都顯示,很多女生和網友的交往,實際上是一場“賭博”。

  常年研究青少年心理東京成德大學教授田村節子認為,因為在網上有可能獲得來自不同年齡層、不同領域的建議,所以孩子們可以有效地利用網路成長。但是,她同時也指出,“和成人們的購物依存症、酒精中毒、賭癮一樣,孩子們為了填補心裏的那種寂寞感和不滿足感,很有可能會出現依賴網友的一種情況”。

  而讓孩子們産生寂寞感和不滿足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隨著日本民眾收入減少,父母們成天在外奔忙,缺少與孩子們的交流。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裏,孩子們和家長難以構築起網路上那種親密的關係。田村節子教授認為,如果孩子們和家長的關係不密切,那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就很容易對其他人形成依賴感。

  此外,日本凈化網路、打擊網路犯罪的力度也還遠遠不夠。從今年10月開始,日本警察廳和國家公安委員會等已收到100多封寫有“要殺死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等內容的恐嚇郵件。但是將近3個多月過去了,警方錯抓4人依然沒有破獲此案。“大案子”破不了,女高中生的這種“小事情”警方也顯得無能為力。

  日本警察廳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1年通過網路進行犯罪的案件中,破案率不到三成,抓獲嫌疑人的不到一成。如此低的破案率,讓心存僥倖的日本犯罪分子把網際網路當成了“犯罪的樂園”,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的女高中生,就成了他們最好下手的對象。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女高中生在網路上屢屢被騙財騙色,其實並不是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惹的禍,而是整個社會環境惡化造成的結果。如果因噎廢食,去對網路進行過多的管理,肯定會治標不治本。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根子上找原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