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還不是“世界工廠”

時間:2012-12-07 14:05   來源:人民日報

越南富源國際製衣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正忙碌工作的越南女工。本報記者 楊曄攝

  “當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遭遇了招工困難、成本上升等發展瓶頸後,走出去無疑是個好辦法。自從2003年我們建立了第一條生産線,如今我們在海陽省已擁有兩家分廠、3000多名員工。越南已成為我們集團在海外重要的生産基地。”越南富源國際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恩兵説,以勞動力成本為例,現在天津地區紡織車間一線熟練工月薪是2500至3000元人民幣,而且很難招到人。而在越南海陽省,這一數目是1500至2000元人民幣。

  據記者了解,越南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月收入為350萬越盾(約合170美元),約相當於我國東部地區的1/2。由於依託東盟市場,其發展潛力巨大。另外,越南政府先後制定《外國在越南投資法》和《外國人在越南投資及租賃土地條例》等法律法規以保障外國企業權益,為外資在越興業創造便利。

  天虹仁澤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經理王義勇説,確實有不少中國製造業企業已經或正打算來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建廠。一方面現在國內製造業企業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企業出於長遠發展考慮必須要走國際化道路。

  但是,越南在政策法規一致性、企業生産效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不足不容忽視。夏恩兵説,以海陽、海防、南定、太平四省市為例,一線紡織工人工作效率要比國內低15%至20%。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勞動力成本優勢。政府辦事效率較低、交通路網建設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都是制約越南招商引資可持續性的因素。此外,越南製造業仍處在整個産業鏈的下游低端,企業主要靠承接一些國際品牌代工加工獲取利潤,缺乏民族自主品牌等核心競爭力。隨著外資源源不斷涌入,外資企業在招工方面的競爭也開始顯現。但由於缺乏技術,在越南的外資紡織企業的生産設備、生産原料依然來自投資國。

  對於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説法,幾位企業負責人都表示不認同,認為中國製造的地位一時還難以撼動。王義勇説,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為突破關稅貿易壁壘,必然會導致全球“多方位”工廠製造的格局,但中國製造的領先地位不會被取代。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滯後及産業鏈配套不完整使其很難成為“世界工廠”。夏恩兵説,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中國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這都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也為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後續空間。

  中國駐越南使館經濟參贊許啟崧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工人工資上漲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仍有較大優勢。而且中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發展後勁很大。國內工人在技術水準、勞動素質等方面具有優勢,加之中國産業配套齊全,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仍有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