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整合影響亞太政經格局

時間:2012-11-26 15:49   來源:人民日報

  ● 東盟宣佈將於2015年啟動經濟共同體,目標是建成一個擁有6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10個國家的經濟整合雖然難度不小,但正紮實推進。

  ● 中國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與東盟的自貿區建設水準,中國企業尤其需要加快與東盟國家的深度合作。

  經濟共同體成為首要目標

  東南亞通過新加坡這樣的重要樞紐與全球保持密切經貿聯繫,圖為停泊在新加坡裕廊港口附近的大型油輪。本報記者 于景浩攝

  假如你問一位曼谷警察,東盟經濟共同體(AEC)是什麼?他很可能會搖頭。可你要是問他,是否在學英語?他可能會點頭。目前,一個為適應201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啟動的學英語活動——“聰明警察”,正在泰國警察中普遍展開。泰國警方發言人近日明確表示,到2015年,要讓所有負責出入境安檢和遊客安全的警察會講流利英語。

  經濟一體化已完成72%

  泰國警察學英語是東盟統一大市場悄悄走近的一個縮影。為應對一體化的挑戰,泰國政府正計劃推出“投資快線”,為投資泰國的東盟企業加快簡化手續。根據泰國政府統計,目前總共有540個東盟其他成員國的企業在泰國有投資,但僅佔在泰外國企業的18%。預期于2015年東盟啟動AEC後,區域投資將迅速增加。

  今年11月18日在金邊舉行的第二十一屆東盟峰會,將實現AEC的目標確立為首要任務。而東盟各國領導人則更多使用了“啟動”這個詞,同意將AEC啟動的時間從2015年1月1日推遲至當年12月31日,原因是需要足夠時間準備相關細則。

  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的國務秘書高金洪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2015年能否如期實現目標。而我們達成的共識是:2015年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結尾’。”“起點”的説法與東盟媒體常用的“建成”一詞形成反差,折射出推進共同體的難度。

  由於東盟各國政治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準不平衡,以及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推進AEC的程度也將不同。泰國《民族報》近日引述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東盟東亞經濟研究所的研究結果稱,目前東盟在金融、資訊和通信技術、航空、資本、勞動力和能源等方面的自由化進展緩慢。經濟一體化藍圖雖已完成72%的設計,啟動後的全面落實仍將面臨嚴峻考驗。

  區域經濟整合不斷深化

  變化已經開始出現。東盟秘書處東盟經濟共同體部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中期審議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建設AEC的4個階段計劃中,第一和第二階段計劃分別完成了86.7%和55.8%。從2008年至2011年,AEC的建設藍圖總體上已經完成67.5%。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汶萊、菲律賓、泰國之間99.65%的關稅已經被消除,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4國的平均關稅也已降到2.6%。本報記者近一年來在東盟成員國採訪,感覺最為突出的一個變化就是,紡織品、水果蔬菜、電器等諸多商品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東盟秘書長素林披素旺今年8月在暹粒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東盟正在朝著AEC的目標努力前行,區域經濟的整合在不斷深化。

  分析認為,東盟成員國無論是在經濟發展程度,還是在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均與歐盟有很大差別。但共同點在於,東盟一體化也是從經貿起步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不久前表示,亞洲不是歐洲,但無論置身世界何處,自由貿易背後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東盟將會堅持走自己的路,借鑒歐盟成功經驗,並吸取其失敗教訓。

  按照預期目標,AEC建成後,東盟將形成統一的市場和生産基地,貨物、服務、投資和技術工人將在東盟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資本往來更自由,東盟將在全球性競爭中更富有競爭力。“AEC的建成將顯著增加東盟的內需和體內貿易,增強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共同防範能力。”東盟秘書處公共事務部主任李鍵雄對本報記者説。

  全面落實面臨考驗

  本報記者在採訪中感到,東盟各國為AEC所做準備參差不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備戰”相對來説比較積極。在曼谷、新加坡,以AEC為主題的各類研討會經常舉行,兩所綜合類大學專門設立了AEC研究中心。這幾個國家的稅務機構正研究將個人所得稅稅率調整至與東盟其他國家相近水準,一些上市公司也充滿緊迫意識,紛紛抓緊調整經營策略和制定市場計劃。泰國、印尼和菲律賓還同意形成東盟糖業聯盟。不過有關AEC的討論在柬埔寨、寮國、印尼等國,並未展開。一些印尼學者向記者坦言,印尼對AEC的重視不夠,相當一部分民眾甚至一無所知。

  東盟秘書處市場一體化司司長蘇巴什保斯皮萊對本報記者表示,建成AEC最大的挑戰在於,把東盟國家之間的地區性協議轉變為各國法規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法規的更改需提交議會批准,針對有些協議,需要設立國家協調中心來加強政府內部幾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有的東盟國家還需要把英文文件翻譯成當地語言版本。

  泰國之所以對AEC比較積極,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關。正是由於那次危機,泰國等在危機中受到沉重打擊的東盟成員國意識到,必須加強區域經濟的融合。通過近10年的努力,東盟內部以及東盟與中國“10+1”,與中日韓“10+3”的合作有了顯著進展。2007年東盟正式提出建設AEC的目標。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東盟國家因得益於區域合作而普遍受損較小。

  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經濟學家約瑟黎薩爾達穆裏對本報記者表示,包括農業、漁業、汽車機械、橡膠製品、電子産品、旅遊等在內的10個優先行業,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一體化進程,因此也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傳染”最輕,這些行業將會從統一市場中更多獲利。

  更多分析則對東盟是否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經濟集團提出質疑。最為接近東盟現實的分析是,東盟內部將形成較發達、欠發達兩個層次。而AEC未來最大的好處可能就是,在這兩個層次間建立更為緊密的互動,使兩個層次的國家都能獲利。李鍵雄對本報記者説:“東盟的經濟發展水準不會在短期內走向一致,到2015年,東盟仍會有6個較發達國家和4個欠發達國家這樣兩個陣營。”達穆裏認為,AEC建成後,勞動密集型工作將向柬埔寨、寮國等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轉移,而高技能工作將轉移到泰國、新加坡等相對更發達的國家。

  >> 鏈 接 <<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十三屆東盟首腦會議通過了《東盟憲章》,明確將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戰略目標寫入憲章。2008年12月正式生效的《東盟憲章》規定,東盟共同體將由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安全共同體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組成。

  第十三屆東盟首腦會議還通過了《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囊括10個成員國共6億人口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其目標是到2015年在東盟地區內形成統一市場和生産基地,在其框架下實現貨物、服務、投資和技術工人的自由流動,以及更自由的資本往來。同時,確保經濟平衡發展、消除貧困和社會經濟差距。

  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基本構架主要由4個支柱構成,即“創造一個單一市場與生産基地”、“形成一個競爭力強的經濟區域”、“確保本區域經濟平衡發展”,以及“推動本地區與國際經濟體系的融合”。從2009年至2015年期間,東盟不同經濟領域將先後實現一體化。(崔寅整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