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聯:反美浪潮的三重剖析

時間:2012-10-11 13:25   來源:人民網

  對穆斯林來説,伊斯蘭教不僅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包含社會、經濟和文化內涵的生活方式,是他們觀察外部世界的基礎,進而影響到他們對待歷史和西方的態度

  近期,以一部由美國人製作的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為導火索,一場蔓延多個國家的反美浪潮席捲全球。除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葉門、科威特、黎巴嫩、孟加拉國、印尼等穆斯林國家外,澳大利亞、法國、印度、丹麥等西方國家也相繼發生了反美示威。穆斯林世界為什麼仇恨美國?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911事件週年演講,指出今日美國已比11年前更強大。他説,從911事件開始,美國回擊了對紐約和華盛頓實施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同時強化了與其他國家的反恐合作,改善了國內安全,宗教寬容度也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準。然而,幾乎與此同時,埃及首都開羅的民眾則已站到美國駐當地使館的墻頭。美國政要不會不知道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主義其來有自,長期以來美國和西方社會對待穆斯林世界的傲慢自大,對伊斯蘭宗教信仰的不尊重和對中東國家內政的恣意干涉,值得西方社會認真反思。

  言論自由不能濫用

  説一部電影就能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全球反美抗議示威,顯然是高估了這部製作簡陋的影片自身的影響力。過往十年來美國反恐戰爭在西方民眾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反伊斯蘭觀感,以及伊斯蘭世界內部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其內政恣意干涉的不滿,應是導致目前美國駐外使領館被圍困,美國在伊斯蘭世界聲望下挫的主要原因。在反恐的名義下,西方世界數度發生諸如焚燒古蘭經、出版漫畫諷刺穆罕默德的事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酷刑虐待穆斯林俘虜、鞭打羞辱戰俘屍體的個案也屢見不鮮。這些看似個體行為的事件,在西方幾乎看不到主流媒體的批評和政治人物的公開反思與道歉。

  對西方社會而言,這些“藝術和言論”充其量只是褻瀆了神,只要跟政府撇清關係,就可以通通稱之為“言論自由”。因此,西媒可以一而再地刊登有辱先知的漫畫,甚至就在各地穆斯林聲討《穆斯林的無知》製片人時,法國《查理週刊》于9月19日再度刊發影射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理由還是言論自由。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日,法國《Closer》雜誌和愛爾蘭《每日星報》相繼刊登英國王妃的半裸照片,引發歐美輿論一致聲討,法國法院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就宣判禁止該雜誌繼續刊登有關照片,愛爾蘭的報紙編輯也被停職。顯然,在西方社會,言論還是有禁忌的。但為何侮辱穆斯林宗教的言論可以另當別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9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及上述反美浪潮時指出:“當為了共同的正義、共同的目的而使用言論自由權時,言論自由應當而且必須得到保證和保護。”但當一些人利用言論自由來激怒或者侮辱另一些人的價值觀以及信仰時,那麼他的言論自由就不能得到保護。“我的立場是,言論自由是一項基本權利,它不應該被這樣的人通過這樣一種可恥的方式加以濫用”,潘基文的這一觀點,值得那些動輒以言論自由來攻擊、歧視他人信仰的人們記取。

  宗教包容應予貫徹

  對穆斯林世界而言,當前的這場反美浪潮的根本原因在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對伊斯蘭文明的自大與傲慢”,“是美國文化或者美國文明對伊斯蘭文明不尊重、不理解所造成的。” 正如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分析的那樣,如果美國政府不能改變其對伊斯蘭文化的長期傲慢態度,不能平等對待伊斯蘭文明,不能尊重廣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那麼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文明衝突”將無可避免。無力撼動美國強大軍事和政治影響力的穆斯林,唯一的發泄途徑便是街頭抗議、示威遊行。這些示威遊行終會告一段落,但穆斯林世界對美國和西方的不滿卻在不斷累積。因此,西方國家一有對伊斯蘭宗教的不敬舉動,反美、反西方的穆斯林抗議示威運動自然就會星火燎原。可惜,美國對此似乎認識不清。克林頓國務卿仍然沉醉於美國幫助利比亞人民獲得解放,殊不知也正是由於美國基於自身的私利而在過去數十年裏支撐了伊斯蘭世界的眾多獨裁專制政權。如今擺脫了獨裁統治的人民可以更自由地表達他們對美國過往給予獨裁者的支援以及現在對穆斯林宗教情感的褻瀆的憤怒。西方社會對穆斯林宗教信仰的尊重,應是“阿拉伯之春”後亟待補上的一門課。只有真正尊重穆斯林的信仰,努力實現不同宗教的相互對話與包容,西方社會因少數極端言論而可能遭遇穆斯林世界的激烈抗議的情形,才有可能逐漸消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