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撰文時代封面:正在改變世界的五大理念

時間:2012-09-25 10:42   來源:新華網

  五、為贏得未來而戰

  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很多只是歷史問題的當代表現。事實上,為未來而戰的人從來都不夠多,而為現在而戰的人幾乎永遠能最終獲勝。但是,歷史現在要求我們設法創造—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我們正處在一場激戰之中:—邊是現有的資源與態度,另—邊是掙扎著要誕生的未來。

  這個未來正在美國每一個窮困的社區掙扎,正如它在開羅的解放廣場掙扎一樣。我們必須界定生活的意義,它不在於我們能否控制其他人的生活。社會內部與社會之間持久存在的不公帶來動蕩和衝突。但是,全世界也都有成功的故事,我們可以用作改革的範例。

  在曾經與衝突同義的地區,比如巴爾幹和盧安達,曾經的敵人現在正合作解決問題。2011年,我參加了在巴西馬瑙斯舉行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會議,那裏就在熱帶雨林的邊緣。引人注目的是,電力公司和各大石油公司都有代表參加。

  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當地巴西部落也派代表與會。那位代表綠黨參加總統競選、公開反對在熱帶雨林開發一切項目的女性也在場。與會的還有一些小企業和環保組織。代表們圍坐在小桌前,以尊敬的態度開展對話,相信大家如果共同努力就能夠找到答案。他們都明白,這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那麼早就有人解決了。

  我為什麼抱樂觀態度的最後一個例子與我最鍾愛的一項合作有關,那就是赫爾特國際商學院及其年度赫爾陣全球案例挑戰賽。每年,赫爾特國際商學院都與一些大型非政府機構合作提出一系列真實存在的全球社會挑戰,讓全世界四五所大學的學生組成團隊,競相開發最佳解決方案。

  之後,非政府機構參與者將獲得種子資金,用100萬美元的現金獎勵獲勝的方案。

  今年的獲勝者之一是紐約大學迪拜分校,這個團隊包括四名學生,分別來自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大陸和臺灣。當他們上臺領獎並照相時,我問他們:“你們真的希望當地報紙報道這件事麼?”他們以各種方式給出答案,但答案的內容是一樣的:“我們根本不在乎。”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分歧切實存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矛盾也是一樣。但這些學生生活在10年以後。他們有理想可以期待,他們給我們所有人樹立了榜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