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國家都容不下社會戾氣

時間:2012-09-14 10:21   來源:環球時報

  一股股暴戾之氣正像幽靈一樣在很多國家蔓延———有人為發泄不滿採取的極端言行,居然在網路時代可以引來一些人的“叫好”甚至歡呼。在中東,有網民為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9月11日的抗議潮中被炸死拍手稱快。在日本,變態的女網民把濫殺無辜者捧為“型男”,紛紛示愛。在美國,穆斯林無端承受著社會戾氣帶來的歧視。在歐洲,趁火打劫有時竟成“正義之舉”。在中國,一些“確有冤屈”的人報復社會時採取的極端行為,也會得到某些人的“讚許”。這股不良社會風氣産生的原因在促使各國政府反思。同時,在東西方國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任何鼓勵極端言行的輿論氛圍最終損害的都是社會的長遠利益。為挽救“社會良心”,各國都在苦尋對策。

  報復社會的惡性事件不斷在東西方上演著

  在英國倫敦東北部的衛星城鎮托特納姆,從地鐵站出來就能看到遠處一棟燒得發黑的大樓,那是去年8月英格蘭騷亂期間對現實感到不滿的年輕人點燃的第一棟高層建築。在英國人的“生活字典”裏,有一個詞“YOB”被解釋為“流氓無賴”,每當人們用到這個詞時,總是流露出不屑和鄙視的神情。但在現實生活中,製造騷亂的“YOB們”卻得到一些來自中産階級家庭的年輕人“欣賞”,他們在網路上為打砸搶燒的行為助威。英國《前景》雜誌説,“社會中出現的這種輿論,遠比市面上出現的騷亂更令人憂心”。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誓要對這種在社會中“蔓延的道德淪喪發起反擊”。

  今年7月4日,德國西南部城市卡爾斯魯厄發生一起命案。當幾名執法人員和房主強制要求交不起房租的房客搬走時,房客槍殺4人後自殺。在德國網路論壇、“臉譜”等社交網站上,有人對案犯表示同情,説“他不過是表達了絕望情緒”,當地政府應該為房租太貴負責。甚至還有人宣稱,如果換成自己也會動手。對此,德國《柏林日報》認為,兇犯因長期失業對社會心懷不滿,被強制搬家讓其情緒爆發、失去理智,但無論如何,他的犯罪行為不該受到同情。

  日本也瀰漫著一股社會戾氣。2008年6月8日中午,東京秋葉原發生殺人血案,“80後”青年加藤智大因與同事關係僵化産生厭世情緒,他在鬧市駕駛卡車撞擊、揮刀砍殺路人,最終造成7死10傷。想不到是,在受審期間,加藤將作案過程和心理寫成一本名為《解》的書,一些人買書做報復社會的參考資料,並對加藤表示同情。

  無獨有偶,2007年姦殺英國籍女教師的日本青年市橋達也在2009年落網後,把作案和靠整容逃亡的經歷寫成書,並在半年內賺取了1000萬日元的版稅。雖然市橋曾表示,想把這些錢交給受害者家屬,但對方並不領情,罵他是“日本的恥辱”。不過,有一批日本女網民卻不以為恥,反而在網上向市橋示愛,併為他求情。有網民表示,市橋被捕時的容貌神似一個著名的演員兼小説家,有種頹廢美感,因此“很想嫁給他”。

  近年來,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反社會性案件就是“國寶第一號”崇禮門被人為縱火事件。2008年2月10日,年近70歲的首爾市民蔡某因對拆遷和土地賠償問題不滿,蓄意燒燬崇禮門。據蔡某供述,他曾想過要縱火燒燬宗廟或製造火車事故,後因為“無法接近”和擔心導致很多人死傷而“於心不忍”。蔡某縱火報復社會的行為引發韓國人的不滿,要求必須對其嚴懲。但也有個別網民表示同情説:“我們的財産遭受損失,反覆申訴都沒有結果,會不會去報復社會呢?我反而感謝蔡某沒有在地鐵或火車上縱火。”好在,這種同情蔡某的情緒在韓國並沒有形成氣候。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