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野心家們,“愛國”還是牟利?

時間:2012-09-12 08:47   來源:解放日報

  日本野田內閣以20.5億日元的價格“購買”釣魚島等三個島嶼,實現“國有化”程式,踐踏了中國的主權。其實,釣魚島被日本竊取之後,伴隨“所有權”的轉移,迄今為止,歷任“島主”把釣魚島作為搖錢樹,獲得巨大經濟利益,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面。

  首先,“開發”利益。在甲午戰爭後,商人古賀辰四郎于1896年8月終獲日本內務省批准無償承租釣魚島 (還包括黃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30年。他主要從事採集信天翁羽毛出口和製造鰹魚幹的生意。1926年,租期屆滿並獲准延長之後,古賀辰四郎之子古賀善次又于1932年以1.5萬日元(合現在約2500萬日元)“買下”四個島(釣魚島、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從此這四個島從“國有”轉為古賀家族“私有”財産。據記載,古賀經濟活動的最盛期(1899年),一年捕獲30萬隻信天翁,按當時的價值收入4.25萬日元。二戰爆發後,日本政府開始對沖繩的漁業生産進行管制。由於在戰爭期間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漁船不能獲得燃油,登島幾乎不可能,所以,古賀家的事業只好撤到石垣島。1940年,古賀家族破産,釣魚島等島嶼從此成為無人島。

  其次,“土地”利益。1972年,古賀善次把南小島、北小島以4600萬日元出售給好友埼玉縣的實業家地産商栗原國起。1978年,古賀善次去世,其妻古賀花子繼承其資産,是年,古賀花子把主島釣魚島“贈與”栗原家族。1988年,古賀花子逝世後,古賀家根據其遺言把遺産全部贈給栗原國起,這意味著黃尾嶼也歸栗原家族所有,即栗原家族成為釣魚島、黃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的新“島主”。由於黃尾嶼早就是駐日美軍空軍轟炸訓練場,1972年5月,日本防衛省以年租金550萬日元將其租下提供給美軍直至今日 (古賀家族之前也曾從美軍獲得租金)。2002年4月1日,日本政府以穩定控制和防止第三者登島為由以年租金2450萬日元租下釣魚島、南小島和北小島(當時中國外交部曾就此事提出嚴正交涉)。僅從2004年到2012年間,日本政府就向栗原家族支付了大約2億日元租金。投資4600萬獲得2億的回報,而且不用管理(海上保安廳負責管理),栗原家族這筆生意穩賺不賠。

  第三,“國有化”利益。日本政府“租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之後不久便開始考慮通過 “國有化”實現穩定控制,安倍內閣和鳩山內閣都曾派人與栗原國起商量。今年春節前夕,野田內閣突然提出要為釣魚島附屬島礁 “命名”,並打算將其“國有化”。但是,由於中方的嚴正立場,野田推遲了“國有化”進程。但到了4月,石原半路殺出,揚言要“收購”釣魚島。本來日本政府按照島嶼年租金換算,釣魚島“價格”應在5億日元左右,但栗原家族為了賣島還債,希望以10至15億日元出售。石原的介入無疑為“島主”抬高價格提供了機會。野田內閣查清“島主”欠債大約是20億日元多一點之後,為了壓住石原,更為儘快平息“麻煩”,決定出資20.5億日元,促使“島主”與政府合作。根據地産專家的看法,野田內閣的“出價”其實比釣魚諸島年租金價格高出了上百倍。

  “國有化”讓栗原家族大賺了一筆,而野田內閣寧當冤大頭也要執意損害中國的領土主權,就是要使日本所謂“實效控制”再向前跨一步。多年來,日本政府為了控制釣魚島向“島主”支付了鉅額的租金,現在又不遺餘力,浪費納稅人的錢,把日本國民綁架到這骯髒的“國有化”勾當之中,而利益則流到“島主”及其背後的既得利益者腰包。這些人一面竭力“挖掘”釣魚島的潛在價值,一面卻以“愛國者”面目高喊捍衛主權。他們用心險惡,手段老到,完全把私利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中日關係就斷送在這些野心家和陰謀家手中。(廉德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