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朝合作 共譜美好新篇

時間:2012-08-14 12:43   來源:人民日報

  去年6月,中朝雙方先後在朝鮮黃金坪島和羅先經貿區隆重舉行項目啟動儀式,邁出了兩國共同開發和共同管理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及羅先經貿區(即“兩個經濟區”)的實質性步伐。一年多來,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雙方完成了“兩個經濟區”的立法和規劃等基礎性工作,吉林圈河至朝鮮羅津港的公路改造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通過羅津港的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正式啟運,高效農業示範區取得豐産豐收,赴朝自駕遊成為吉林省居民外出旅遊的熱門選擇,黃金坪經濟區的相關建設穩步推進。“兩個經濟區”開發合作不僅開創了中朝經貿合作的新模式,也為雙邊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朝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經貿合作日趨活躍,其間雖有起伏,但總體保持增長勢頭,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朝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地。特別是最近兩年,雖然國際經貿環境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增大,但中朝經貿合作逆勢上行,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

  一是雙邊貿易連創新高。據海關統計,2011年中朝雙邊貿易額達到56.7億美元,同比增長62.4%,貿易規模和增長速度均創歷史最高水準。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達到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增幅大大高於同期全國整體水準,部分礦産品、服裝、電子等産品的貿易增長較快。

  二是投資合作水準提升。我國企業迄今累計對朝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已超過3億美元,在朝投資企業100多家,投資領域擴展到食品、醫藥、輕工、電子、礦産、紡織、化工、水産養殖等多個行業。與此同時,朝鮮企業對華投資金額也超過了1億美元,領域涉及餐飲等行業。

  三是邊境合作方興未艾。長期以來,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緣條件,邊境貿易始終是中朝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兩個經濟區”開發合作為契機,遼寧省與朝鮮平安北道、吉林省與朝鮮羅先市分別建立地方間經貿合作機制,兩省面向朝鮮的開放格局進一步加強。

  我國實行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周邊經貿政策。而朝鮮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強盛國家,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當前形勢下,中朝深化經貿合作、共謀發展面臨良好機遇。

  第一,積極穩妥推進“兩個經濟區”開發合作。加強園區及周邊基礎環境建設,落實好相關規劃和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推動已啟動項目早見成效,把“兩個經濟區”打造成中朝經貿合作示範區以及世界各國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第二,保持雙邊貿易投資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支援有實力、有意願的中方企業擴大對朝經貿合作,推動雙方進一步提升雙邊貿易和投資結構,探討大項目合作的可行性,繼續探索和實踐符合兩國國情的新方式,努力挖掘新的合作增長點。

  第三,推動企業發揮對朝經貿合作的主體作用。同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一樣,中朝經貿合作的主體也是企業。企業在對朝合作中必須遵守市場規則和兩國的法律法規。政府則應妥善利用已有經貿機制,不斷推動改善雙邊貿易投資環境。

  第四,著力擴大和深化邊境省道間的經貿合作。依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等國家戰略,以及“兩個經濟區”開發,擴大和深化遼寧、吉林等邊境省份與朝鮮有關道的合作,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使之成為雙邊經貿關係發展的新平臺。 (陳健 商務部副部長)

編輯:陳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