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千萬別搞一錘子買賣

時間:2012-08-07 11:19   來源:環球時報

  尚比亞中資的科蘭煤礦8月4日爆發騷亂,造成中國員工一死多傷。2010年10月,也是在這家煤礦,曾發生過中方管理人員開槍打傷若干名示威礦工的事件。雖然讚方已將4日的騷亂定性為刑事案件並逮捕12名嫌犯,但正如尚比亞勞工部長沙曼達所説,“不明白為什麼科蘭煤礦的中國投資者與工人之間總是關係緊張”。科蘭煤礦發生的事應該為所有在非洲投資的企業敲響警鐘。

  目前我們在非洲註冊的企業已達2000多家,應該説這其中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在非洲都是奉公守法,而且是贏利的,為當地創造就業、增加稅收、改善民生作出了很大貢獻,不然他們早就待不下去了。

  但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非洲頻發勞資糾紛,並非偶然。過去我們在非洲長期是政府與政府打交道,行為主體是政府。現在民間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非洲,反對黨、非政府組織和工會也更加活躍。我們一些企業對此還很不適應。我們企業在進入非洲時,往往過於強調與政府官員搞好關係,而不重視同社會、同員工搞關係,甚至還是抱著“端我的碗,就得受我的管”的老觀念。一些企業管理人員一下班在一起打撲克,好幾年都不會説當地語言,與當地員工思想溝通不暢,這也是容易導致誤會、矛盾和衝突的原因。此外,我們不少公司對當地的法律法規了解不深,對文化、民俗、宗教的差異在意不夠,比如,企業要求員工加班,認為付加班費就可以了,而非洲員工認為加班不人道,對中國企業管理嚴格、勞動強度大、工作節奏快,也很不適應。

  毋庸諱言,我們走出去的企業也參差不齊,有些公司在非洲有不規範行為。少數企業急功近利,土法開工,安全措施不到位,對員工福利重視不夠,給中國企業和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出現的問題,努力解決,決不“護短”。

  另一方面,非洲老百姓對中國的期待也更高了。他們認為中國現在“發達”,GDP總量已經世界第二,還開始援助歐洲,於是希望中國給非洲更多的援助,如果做得不夠,他們就會認為“中國不像過去那樣無私了”。因此,中國在非企業應該使他們明白,沒有一個企業不以營利為目的,互利合作才是最合理和最具生命力的。

  其實中資企業在非洲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華為、中興等,在非洲受到歡迎,它們在努力融入當地社會,並重點啟用當地人擔任管理工作,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實際上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與歐洲的投資比起來更具獨特優勢,因為我們不帶政治條件、平等互利。希望在非洲的中國企業都能更多地回饋當地社會,融入當地的社會,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別搞一錘子買賣。從政府層面上説,需要推動在非洲的中國公司進行理念的轉變、方式的更新和行為的規範。畢竟,發生問題是局部的,但造成的不良影響卻是全局的。(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兼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